大明宮,溫室殿。
殿外呼嘯著寒風,殿內有火盆燒著炭火,溫暖如春。
李治半躺在塌上,身上蓋著厚厚的褥子,他一條手臂放在褥子裡,另一隻手拿著一卷絲絹,咳嗽時用絲絹捂著口鼻。
不遠處的御案後,武媚娘端坐,手指硃筆正在專心批閱著一道道奏本。
“報——”
“報——”
一連幾聲長長的呼喝聲,只見一個信使氣喘吁吁衝了進來下拜道:“啟稟陛下、天后,鄯州急報!”
躺在塌上的李治和坐在御案後的武媚娘看見這信使之後心裡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按照慣例,從邊境前線傳來的戰報如果是大勝的訊息,回來報信的應該是鴻翎信使,但這位顯然不是!
武媚娘立即對旁邊太監擺手:“呈上來!”
太監迅速上前取了戰報開啟送到了御案上,武媚娘拿起戰報攤開快速看了一遍,臉色漸漸變了,她不由看向正躺在床鋪上的李治。
李治深吸一口氣,“說吧!”
武媚孃的聲音傳過來:“十一月初九,我軍與吐蕃軍交戰於湟川,李敬玄又敗了,全軍不得不撤回鄯州,損失不大,吐蕃軍雖勝卻並未乘勝追擊,而是又退回了大非川!”
李治聽完神色黯然,他知道這一次自己的決策又失誤了,若是早允許李敬玄和王孝傑派人與吐蕃人談判,斷不止於此。
但李治換了一個角度去想,他的心情又好了不少,咳嗽兩聲之後對武媚娘說:“看來這仗是打不下去了,你覺得現在我朝派使者前往吐蕃語贊婆商談議和之事,吐蕃人會是何反應?”
武媚娘放下戰報思索一二就說:“以妾之見,吐蕃人應該沒有再戰下去的想法,否則他們不會撤軍回大非川,我朝此時派使者過去議和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關鍵要看著這使者是誰!此前李敬玄和王孝傑聯名推舉婁師德前去議和,可見此人是有些才學的和膽識的,就看陛下敢不敢用他了!”
李治一時間也想不出朝中有哪位大臣能夠勝任此事,而且從朝廷派人過去,時間拖得比較長,恐這期間雙方局勢又發生什麼變化,想要儘快穩定河湟地區還是要從鄯州派人去與吐蕃人議和。
“好吧,那就命婁師德為使者,令他自接旨之後即刻前往吐蕃議和,旨意以八百里加急快馬送去鄯州,不可延誤!”
武媚娘向旁邊太監示意:“去中書省傳旨吧,讓宰相們商議一二,如果沒什麼其他意見就讓舍人院儘快草成制敕!”
“諾!”
這次唐蕃之戰打到這個程度,朝堂上很多大臣官員都已經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這次戰事想要從吐蕃人手裡討到什麼便宜已經不太可能了,還不如早早就結束,這些天宰相們在政事堂就這件事情已經議論多次,只是皇帝沒有表態,諸宰相也不好上奏請議和。
李治也清楚多數朝臣們的想法,更知道武媚孃的想法,只是他不太甘心,這麼多年了,連續幾次敗於吐蕃之手,他這個皇帝的面子上過不去啊,就算要藉此機會整一整李敬玄,但這戰事也不能敗得太慘。
一箇中年太監捧著一堆奏章走進來稟報:“啟稟天后,此乃御史臺送來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