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皇子,陛下始終有顧慮。
據朱北辰調查,周家竟然在十年前就沒人了。
當時五王之亂後,朝政一片混亂,他所有心思都在朝政上,對此事一無所知。
朱北辰彙報:“這些推波助瀾推舉大皇子的人,或多或少都和大長公主有關係。大皇子身邊的典史,就是大長公主的人。”
“還有,大皇子的婚事,也是大長公主促成的,大皇子沒有母族相護,所以他和大長公主私下裡走得很近。”
劉仁修皺眉,當母后和他說長子的婚事時,他並沒有反對。
長子以後就是一個閒散王爺,娶他自己喜歡的崔家女沒什麼不可。
沒想到竟然這麼多事都有大長公主的身影,那大長公主對長子就太好了些。
問題是,姑母對侄子太好了,傾盡所有籠絡這麼多人,她想要什麼?
還是因為老大長得像魏王,所以她才格外偏袒嗎?
還是說,她的心裡一直想著魏王?
當初五王之亂,大長公主並不乾淨,只是當時死的人太多了,她又親自毒殺生母,以表忠心。因此,母后饒恕了她。
……
他道:“皇姐在他小時候就待他極好,他們親近也無可厚非。只是她竟然插手立儲大事,就僭越了。”
能狠心弒母之人,他從沒有信過。
這天,朝堂上,當有人再次提出要立大皇子為儲君時,陛下什麼都沒說,卻在散朝時突然震怒,怒斥大長公主買賣官職。
罰其閉門思過,封地減半。
這幾天最活躍的幾個官吏因為各種緣由,革職查辦,情節嚴重者,殺無赦。
一時間,朝堂再度緊張起來,一些想要站隊大皇子的人,紛紛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再不敢這個時候冒頭了。
大長公主如何氣憤自不必說,但皇上雖然大發雷霆,卻並沒有處置大皇子,朝堂上還是一如既往地父子相歡。
長子像魏王,也說明不了什麼,畢竟魏王長得更像先皇一些。所以大皇子或多或少也有些先皇的影子。
孫子像爺爺,是說得過去的。
但是如果是立儲,大皇子不行。
先不說出身,單就長子身後的大長公主府,駙馬府,還有一些老牌氏族的支援,這些人並不是因為他能力出眾才支援他的。
他們大都是因為大長公主的周旋,也有的是覺得這個長子性格溫厚,更好拿捏罷了。
而且,蒼梧透過小丫頭的一系列改革,終於讓他看到了崛起的希望。
帝王,不但要控權有方,還要知人善任,關注民生,以民為本。
如果長子繼位,這幾個方面他都很難做到,他不是個聰明的,他的魄力也不夠,他身後支援他的那一群人,首先容不下的就是小丫頭改革的田畝稅制度。
所以,對於立儲立長的呼聲,劉仁修根本不予考慮。
此時宋錦繡的長公主府隔壁,田杏花一臉鐵青,看著繼母和幾個不省心的弟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