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宋錦繡,一直是他的心腹大患,他想用她轉運,曾經用轉運符試了幾次,卻發現毫無作用。
後來他明白了,此人運氣太盛,小小的轉運符是撼動不了的。要想轉為自用,就得用上大陣。
所以這些天他一直在埋頭畫轉運符,如果能集結上九千九百九十九張轉運符再次轉運,定然能夠成功的。
小官吏被拉下去了,整個朝堂上落針可聞,一些膽子小的,連大氣都不敢出。
大家都知道,此時幾位皇子生死攸關,陛下心情不好,都不敢多說什麼,生怕也和那個小官吏一樣性命不保。
就連崔球也覺得這時候再提妖星的事不是時候。
太醫院院正也覺得,自己頭上的腦袋怕是保不住了。
幾位皇子一直高燒不退,這樣下去,人就是死不了,也會被燒成傻子的。
最後他一咬牙,不管不顧用了猛藥,好歹皇子們的燒終於退了。
不過猛藥退燒好,但是傷肺。所以幾位皇子雖然保住了命,卻都或多或少落下了個肺疾的後遺症。
特別是年齡小的七皇子和十一皇子,每天川貝枇杷水喝著,仍然咳嗽不斷。
這種狀態,自然不適合再去御書房“端茶倒水”了。
當今陛下五男二女,一時間死的死,傷的傷,只有大皇子每天上朝意氣風發,生龍活虎。
於是,對於大皇子立儲的呼聲更高了。就連皇室宗親也發出了贊同的聲音。
“大皇子天生貴胄,國運相護,身體康健,是未來儲君的不二人選。”
做一個皇帝,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有一個好身體。鑑於七皇子和十一皇子身體出了變故,劉仁修不得不重新關注起長子來。
他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這個長子。
他記得,這個兒子小時候總是穿著華服,頭戴金冠,周圍奴僕環繞,一副標準的富貴皇子的派頭。
當時他還感嘆皇后大度仁慈,對這個沒孃的長子也是一視同仁。
是從什麼起?這孩子身上換上了樸素的衣袍,頭上也換成了簡單又不失身份的玉冠。
劉仁修不由欣慰地點頭,看來這孩子是長大了,也長開了,以前是少年俊秀,如今是闊臉濃眉,五官端正,做事也透著一股子穩重,越來越像……
劉仁修皺緊了眉,這孩子闊臉濃眉,怎麼越來越像大哥魏王了?
想到這裡,劉仁修忍不住心頭一凜。第一次在記憶中搜尋有關長子生母周嬪的記憶。
周嬪是在自己當太子的時候,母后張羅著納入身邊的,那時候魏王還在淮南。而五王之亂時,魏王領兵謀反,長子當時已經六七歲了。
所以這孩子不可能跟魏王有關係。
也許是蔭王的事情,讓他有點草木皆兵了。
不過,一個沒有母族相護的皇子,能有這麼多人呼籲立長,是這孩子當真優秀,還是這背後有人推波助瀾呢?
難道這孩子平時老實無爭的模樣都是裝出來的?是大智若愚?所以他裝傻充愣,實際上很有手段,早早的就拉攏了一大批朝臣站在了他身後?
如果是這樣,他倒是欣慰了。
就在這時,太監來報:壽王妃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