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兵道:“以前百越人還算老實,第十八路定國軍主要是巡邏,有五千人,但是最近和百越人已經打了好幾場了,百越人吃了幾次虧,於是就出動了象兵。
為了對抗象兵,在殿下來之前,大將軍又派了一萬兵馬過來,不過戰鬥傷亡難免的,現在不知道還剩多少。”
斥候兵說著,突然想到了什麼,又道:“以前大將軍是坐鎮餑餑山的,他一直親自領兵和南疆王的主力對抗著,後來戰線拉長,大將軍為了掌控全域性,才退到後方的。”
宋錦繡看了斥候兵一眼,斥候兵連忙道:“真的,是百越人和哀撈人都參戰以後,大將軍才……”
宋錦繡皺眉:“為什麼要解釋?”
斥候兵道:“長公主殿下都上了戰場了,我們大將軍卻坐鎮後方,有人說是殿下對大將軍有意見,所以要親自視察後,好寫摺子向陛下告狀。”
宋錦繡無語了。
她才來了幾天呢?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有閒言碎語。
竟然傳主子的閒話,蘇川頓時不高興了,冷冷道:“這些人吃飽了撐的,殿下什麼時候說要告狀了?”
斥候兵低下頭,這幾天下來,長公主殿下為人隨和,還親自給他烤肉吃,所以他才敢壯起膽子替大將軍解釋。
而這個小護衛,太冷了,月光下她的小臉更加嚴肅,一個眼神就要殺人似的。斥候兵偷偷看了看蘇川,弱弱的道:“殿下是監軍,難道不是來挑毛病的嗎?”
宋錦繡:……
啥叫她就是來挑毛病的?難道作為監軍就得挑毛病才正常嗎?
自古監軍和主帥不和的現象歷史上並不罕見。
比如唐朝的邊令誠做監軍害死了高仙芝以及封常清,讓本可提前結束的“安史之亂”延續了八年之久
還有,在雍熙北伐中,監軍王侁與主帥潘美、副將楊業之間發生爭執,王侁的堅持導致楊業冒險出兵並最終戰死。
這裡的歷史,宋錦繡知道的不多,但從斥候兵的眼中,她能看得出來,這裡監軍和主帥之間的矛盾也是一樣的。
監軍監軍,顧名思義,他的責任就是負責監督軍隊,確保將領對皇帝忠誠的。
因為監軍大都是皇帝的心腹,擁有很大的權力,包括生殺大權。
如果他再幹預軍事指揮……如果再和主帥的意見不一致,就會導致監軍與主帥之間的關係緊張,甚至對立。
宋錦繡是監軍,她也是肯定會干預南疆戰事的。這的確容易和衛啟良產生分歧。
但有一點,她和衛啟良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那就是都是為了蒼梧。
如果衛大將軍能夠深明大義,自己又不搶功勞。沒有利益衝突,但願可以和平相處。
於是她一面拽著青藤攀爬著,一邊解釋道:
“目前,南疆戰役,不是某一路的推進戰,而是邊境線上到處開花的全面防禦戰爭。”
她來了,這戰爭就不止是防禦,而是要進攻了。
宋錦繡爬上一塊大石頭,回身拉了一把蘇川,讓她跟上,這才繼續道:
“大將軍在這裡幾十年了,他對這裡可以說了如指掌。所以他坐鎮後方更能總攬全域性。
而本公主初來乍到,作為監軍,我應該到前線各路軍中視察一遍的,我要親自熟悉瞭解這裡的一切,懂不?這和大將軍沒有關係,而且,你放心,本公主也不會向陛下告狀的。”
告什麼狀?有事自己解決了就是,她又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太監監軍,她是長公主,有龍虎營,還有蘇墨的四萬蘇家軍,她用得著寫什麼摺子給千里之外的皇帝告狀?
宋錦繡一邊快速穿梭在山林中,一邊耐心地解釋著,她得透過斥候兵的口,把自己的意思傳達下去,儘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大戰將至,她可不想傳出什麼監軍和主帥不和的流言出來,軍心不穩可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