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說,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情少了誰是不行的,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可是他錯了。
欲先工其事必先利器,先人們說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如今還沒到定下領兵將領那步,御書房內的人七嘴八舌的就吵的人腦仁都疼了。
最關鍵的是,他們吵了半個時辰,還沒說出有半點有用的話來。
“夠了!”皇帝實在聽不下去,憤而拍桌:“聽聽你們說的都是什麼東西?朕養著你們是吃乾飯的不成?”
眾人立刻噤聲,一時間屋裡安靜的掉地上一根針都能聽見,半晌,兵部尚書才瑟瑟發抖的站了出來:“皇上息怒,往次有此等大事,都是由鎮遠將軍、周老將軍還有晉親王世子並…並廢太子商議,臣等暫時沒有經驗,想來磨合一陣便也好了。”
之前的兵部尚書因為廢太子被貶,如今這人乃皇帝的親信,戰場都沒上過幾次,只是因為他文筆很好才得了皇帝賞識,其他幾人也都沒好到哪裡去,邊關事少,這些人基本都是七八年不曾上過戰場的,可以說現在在場的人就是一盤散沙。
而他口中的鎮遠將軍早就因為去年廢皇子被牽連,此時還在大牢裡蹲著呢。
看著面前的這一群廢物,皇帝惱怒不已,他大齊泱泱大國,竟是連個有用的人都沒有!
皇帝只想著旁人不中用,殊不曾想到他過去十來年重文輕武的作為是導致這一切發生的罪魁禍首。
想著邊關之事,皇帝強忍憤意,擺了擺手示意他們繼續說下去,可聽了一刻鐘,皇帝就再也聽不下去了,現如今他總算是知道何為紙上談兵了!
這些人根本就是照本宣科,完完全全就是把書本上的拿點東西拿出來套用,對於此事邊關的事情根本沒有半點有用的主意!
“都給朕閉嘴!”皇帝失望的很,他對趙德海道:“你親自去一趟,務必將煜兒叫來。”
此時皇帝總算知道了什麼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往年鎮遠將軍和周老將軍、蕭煜同在朝堂上之時,激烈的討論只是為了各自的想法,而非現在,鬧鬧洋洋的還沒有半點章程!
趙德海去了,一群朝臣也很識相的閉了嘴,皇帝閉目養神,直到御書房的門再次開啟他才緩緩張開的雙目,只是他目光微凝,眉頭不由皺了起來。
回來的還是趙德海一人。
“他還是不肯過來。”皇帝看著趙德海,目光中含著隱隱怒氣。
在他看來,無論先前朝堂上發生了什麼,此時邊關之事茲事體大,蕭煜無論如何也該著眼大局,不該如此任性妄為!
趙德海彎腰行禮,聲音不急不緩:“世子爺說,眼前情況沒有任何值得商議的價值,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朝廷派出援兵,再命一位經驗豐富的將軍帶兵迎敵,皇帝眼前唯一值得考慮的便是命哪位將軍帶兵,至於這該派誰,皇上心裡應該已經有了主意。”
說到這,趙德海一頓,又道:“世子爺還說,那處邊關由周老將軍駐守多年,在邊關眾將士只認周老將軍,便是他真的去了,也不一定能指揮動那裡的將士,所以請皇上莫做無用之功,當然,如果皇上肯冒著他此去一行耽擱戰局的風險,世子爺也肯帶兵前往。”
說完,趙德海依舊保持著行禮的姿勢。
皇帝聞言怒火中燒:“他這是在逼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