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他豈不就是第一責任人?
問題是他自己都不相信《行屍走肉》會達到那樣的高度,哪怕陳景行對他“恩深義重”,他也下定決心要讓賢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陳景行看著會議室這幫最年輕也在三十歲以上的人,心中暗自嘆了口氣。
喪屍題材的魅力這些年紀不小的人還真未必能get到,當然這也不是主要原因, 就算放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也未必能對陳景行的描述產生什麼樂觀的情緒。
人有時候是意識不到自己的需求的, 需求經常是被創造出來的。
就像在一個沒有《夜訪吸血鬼》、《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記》、《真愛如血》、《黑夜傳說》等為吸血鬼流行文化添磚加瓦補充時髦設定的作品的世界,人們是很難想像出吸血鬼題材還能成為一種流行亞文化。
那種醜陋、噁心、身體腫脹、指甲細長、面板幹縮,會在夜晚從墳墓中爬出來, 襲擊牛、羊群、或者村莊裡的人類並且吸乾他們的血液的怪物會成為一種流行文化和符號?讓萬千男女不住幻想、喜愛甚至為之痴狂?
而且吸血鬼還害怕大蒜和芥末……
只要把醜陋的吸血鬼改成優雅的有著超人力量的俊男美女,讓他們能在陽光下面板散發出鑽石一樣的光芒,再和人類產生些或扭曲或正常的愛情, 就能創造出迷人的魅力,讓人喜愛這樣的設定。
如果再加上一些宏大而時尚的起源設定,加上些與力量掛鉤的爵位等級,加上若干古老家族的糾葛,光明與黑暗的對抗,各種超自然勢力的描繪,把吸血鬼改成血族,他就會變得更加流行,成為更加讓人著迷的流行文化世界觀。
殭屍題材也是同樣的道理,在本位面,國內過去的殭屍是與清朝官服聯絡在一起的, 現在經過網大發揚光大的殭屍則又顯得更加流俗和低端。
好萊塢的殭屍也時常跟巫術或疾病聯絡在一起,被血漿片牢牢限制在了一個狹窄的“空間”內,標籤就是噁心、怪物、恐怖、重口以及必不可少的血腥,這樣的限制註定其無法超脫小眾中的小眾, 更別想成為能夠流行的亞文化。
想要改變升級這個題材, 讓其進入主流,就要儘可能降低重口的程度,擺脫血漿片的標籤,更要降低恐怖的等級。
比如設定一個非常酷的生物公司,一種很酷的病毒,將喪屍依據能力與危險性劃分種類,設定出由低到高的等級,使之等級化,然後放到廢土末世背景中,應用公路片的敘事邏輯,如果可以的話再加入一些異能元素。
如此,流行化的設定基礎就鋪設好了。
剩下的就是能否講好一個故事。
當然,陳景行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他也沒有什麼患得患失的心理壓力。
最終在陳景行的勸說下,田鑫業打消了“讓賢”的想法,不過代價就是陳景行答應成為這部喪屍劇的製片人兼監製。
找來“高個”頂缸後,田鑫業也能安下心來推進《行屍走肉》的籌備和設定工作。
而擺在目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行屍走肉》本來在去年年底就已確定好的演員陣容出現了缺口。
而且還是男一號和一個很重要的女性角色,男主角的扮演者叫李翰俊,目前是個三線男演員,女性角色的扮演者叫葉舒婻,童星出身,演技還可以,形象也比較合適。
原本選定的這兩個角色都是目前小有名氣的演員,因為陳景行對這個專案的重視,他傾向於在演技和一定的流量中達到一種平衡,而且事實上這部劇也不需要多棒的演技。
沒想到兩位重要角色的演員竟然在田鑫業忙完了《海市蜃樓》的宣傳,馬上要籌備拍攝《行屍走肉》的時候提出瞭解約。
這讓夢工廠很被動,而之後,很快在網上就有營銷號放出了訊息,說夢工廠強迫演員簽訂霸王合同,拖延佔用演員檔期,讓演員無法在專案一再拖延的情況下接別的戲。
顯然是兩位演員的團隊透露,甚至是授意傳播出去的,就是為了在網路上形成輿論壓力,讓夢工廠答應協商解約,從而不會被追償違約金。
喜歡華娛科幻之王請大家收藏:()華娛科幻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