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在春節檔的爆發和影響力讓郭凡直接進入到了一線商業導演的行列, 動作電影的靈魂絕對是導演, 即便是陳景行署名的“劇本創意”也搶不走郭凡的風頭。
在外界甚至公司內部,郭凡已經由”陳景行的關係戶”進化成了未來可期的商業片大導, 夢工廠的二號導演, 畢竟國內目前能夠駕馭這種級別的工業電影的導演是很稀有的,更別說這還是工業電影中都算比較難拍的動作型別電影了, 《湄公河》是相當有含金量的勳章。
而田鑫業因為《訊號》電視劇到底在人們的心目中編劇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跟“郭凡”的競爭中落到了下風, 甚至有人認為田鑫業有些過譽了, 《訊號》其實完全可以算是陳景行的作品。
但是《海市蜃樓》讓“看客們”對他的評價有所上升,誰是夢工廠第二號導演又重新有了懸念。
陳景行貼吧中, 影迷們開的“夢工廠的二號導演是誰”的無聊投票帖子,田鑫業“奮起直追”已經能與郭凡“匹敵”了。
當然這都是一些無聊的鍵盤俠和營銷號熱衷的無聊話題, 給知名人物,不論是歷史人物還是現實人物排名,評定“總統山”、“前十”之類的活動是網民經久不衰的樂趣。
而除去主創人員外,給夢工廠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建設總部大樓的計劃進度得以提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交通和京城兩大商業銀行痛快的比原定進度更快的批了貸款。
《海市蜃樓》因為幾乎是夢工廠獨資出品的,只有導演田鑫業掏出了在電視劇《訊號》上獲得的收益,加上片酬,一共湊了四百多萬“入股”——陳景行從《訊號》就定下了,夢工廠的影視劇允許導演和其他主創人員參與投資,或者以自身片酬參與投資, 這也是籠絡導演的一種方式。
只是田鑫業膽子確實很大,算是幾乎拿出了自己所有流動資金砸在這部電影上, 當然他賭贏了,按照最終10億票房的落點,起碼能獲得四倍的收益。
田鑫業收穫不菲, 作為唯一出品公司和主要發行公司的夢工廠自然更是大賺特賺了,保守估算,夢工廠僅僅是在國內票房這一項的分賬就能超過4億, 少說也有接近3億的淨利潤。
再加上網路版權和海外票房等其他收益,算上在《湄公河》逐漸回收的資金,夢工廠已經榮升國內影視板塊企業的第一現金牛了,不僅銀行把夢工廠當作最優質的客戶,媒體和同業們更是羨慕的眼睛都紅了。
對於一些大公司來說,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10億的票房並不能讓人眼紅,但是夢工廠最引人嫉妒的是他不用覆蓋虧損專案,迄今為止所有的專案都沒有在商業上失過手。
或許有的電影公司一年的總票房也能拿到幾十億,但是這幾十億票房的電影一定是有虧有賺的,收益覆蓋掉虧損專案後才是淨收益。
夢工廠根本沒有需要覆蓋虧損的失敗專案,這讓他的利潤率冠絕華國, 甚至全世界也未必能找出一家利潤率比夢工廠高的影視公司, 尤其陳景行還擅長以小博大, 也就是夢工廠不是上市公司, 不用公佈財務報表,否則不知情的人說不定還會以為這是一家在某一賽道具有壟斷性質的網際網路公司呢。
儘管沒有財報,但是同行們其實也能大體估算出利潤,最終結果就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即便是有夢工廠股權的天潤和聯合院線的大佬們也都酸的心絞痛,如果是還參與了同檔期其他電影的出品和發行的公司,那感覺就更酸爽了。
偏偏夢工廠還“簡在公心”,正是“受寵”之時,和國影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就算想對夢工廠動用什麼手段也難以付諸實施。
或許是連上天都看不下去夢工廠的無限風光了,就在《海市蜃樓》還在默默收割票房,向10億衝刺的時候,網路上突然爆出了夢工廠的負面訊息。
喜歡華娛科幻之王請大家收藏:()華娛科幻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