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行的影迷們對於《黑鏡》的前四集各有各的理解,當然每一集在他們看來都是水準之上的,前四集每一集關注的社會議題也都不同,當然對每個議題的展示也都非常辛辣,只是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經驗讓他們可能對特定的某一集更有感觸。
在第二集透過“無菌育兒”這個科幻設定毀了劇中的一對母女關係同時也毀了觀眾的好心情後,第三集似乎是為了彌補前兩集的致鬱,所以安排了一個還算暢快的結局。
這一集的故事背景是一個社交o2o的社會。
有一款全民使用的評分app,這款app的主要使用場景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打分,比如女主點餐,要對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進行評分,而服務人員也會對客戶進行評分。
在app上釋出自己的照片、分享自己的生活——不管是真實還是假裝的、分享自己剛剛吃的美食、旅遊的照片、做飯的照片,這些資訊都會展示給其他人,而其他人也會對你釋出的資訊進行打分。
即使是工作上班,每天進公司也要給同事進行每日打分。
除此之外,一個人產生的消費旅行借貸等等行為,不同公司也會給消費者進行打分。
這些綜合起來形成了非常有公信力的最低零分最高5分的個人分數,代表了他人的看法和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定位。
這個分數不僅只是存在於線上的網路分數,也能影響線下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到醫療買房租房,小到買車票機票,無所不包。
比如有些高檔社群,只有分數在4.5分以上的客戶才有資格購買入住。
買車票機票,分數越高的折扣越多。
乘坐航班,按照分數高低先後登機。
就連病房和醫療資源不夠的時候,也是按照分數高低排隊的。
甚至很多公司都會對分數過低的員工直接辭退。
而且分數還不能轉移,即便是親人夫妻之間也不能互相享有對方分數所掛鉤的資源。
於個體,這是一個360度無死角環繞式自我驅動型獎懲體系。
於社會,這是一個人人相互制約、民主審判每個人的自洽體。
每個人都是外表、禮儀和談吐沒有任何瑕疵的高素質的人。
而且最關鍵的是,每個人都佩戴有專門的隱形眼鏡,就像是谷歌智慧眼鏡一樣,其他人的分數都能直接從隱形眼鏡上顯示出來,就好像《龍珠》中的戰鬥力探測器一樣。
女主角每天都將自己的日常粉飾成非常美好的樣子發在網路上,即便是喝一杯咖啡都會擺拍成精緻的照片,注重儀表,時時微笑,從不擺臉色,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從不流露出任何憤怒生氣或其他不得體的面目。
同時也儘量遠離那些分數低的人,儘管這樣努力,她的評分還是隻有4.2,距離真正的優質分數4.5分仍有很大的差距,0.3分的差距有如天塹。
女主租的房子合約快要到期了,她看中了一個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但是租金有點貴,而租房中介告訴女主,如果評分在4.5以上的話可以打七折,但是到底怎樣才能讓評分達到4.5呢?
她找到了一個幫助人們規劃提升分數計劃的專業評分諮詢師,得到的建議是如果她和一些評分高的權重高的上層人士交流,並且得到他們的好評,那麼分數就能更快的升到4.5。
就在她努力的想提高自己的評分時,從小要好的同學打來了電話,希望她能夠參加婚禮,成為伴娘。
而這位好友嫁給了一個上層人士,自身評分也達到了4.6,其婚禮邀請的其他嘉賓也都是4.5分以上的高評分人士。
女主很感動,並且認為她能夠透過這場婚禮,讓朋友的評分權重高的賓客給自己好評。她很激動,馬上把自己看中的那套房子定了下來,並且準備去參加婚禮。
但是女主在去參加婚禮的路上陰差陽錯的遇到了一系列事故,有點像《人在囧途》中的模式。
經歷了這些意外倒黴事件被足足扣了0.5分的女主好不容易趕到機場,工作人員說她的航班取消了,同期只剩一個航班,但是要分數在4.2分才可以乘坐,而她現在僅有3.7分。
女主懇求機場工作人員,但是沒用,失去理智的她憤怒的與工作人員發生了爭執,結果又被扣除一分。
她不得已花了大價錢買了稍晚的一班航班,跟朋友打電話說無法及時到場,儘管做出了道歉但還是被朋友打了低分。
歷盡千辛萬險的女主在飛機降落後,卻因為此時的分數只有2.7分,被司機接連拒載,跑到路邊打車也無人理會。
最終只有一個分數為1.6分的女司機搭載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