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然,他也要在走之前把《火星救援》的選角,至少主角要敲定,因為演員恐怕需要一些時間來做準備。
《火星救援》的男主角首先肌肉就需要鍛鍊,而且是要在專門的教練的幫助下進行減重訓練,達到或者說接近航天員的體型標準。
而對於《火星救援》的男主角,陳景行考慮了不少國內的男演員,最終還是選定了雷嘉音。
首先是年齡和形象算是比較合適,作為植物學家,還被選為探索火星的航天員,年齡最小也不會低於30歲,否則影片就會喪失真實的質感,淪為科幻偶像電影。
而且雷嘉音是那種可正可諧的男演員,但是又沒有特別的諧,也就是在《黃金大劫案》中是喜劇演員的形象,在之後,尤其是演了《訊號》後,接的都是正劇,也再沒有演過喜劇或者是與喜劇沾邊的帶有喜感的角色。
而《火星救援》確實是有詼諧甚至是接近喜劇的氣質的,尤其是男主角,他需要能夠在絕境中迸發出樂觀幽默的情緒,並且要感染到觀眾,這是屬於《火星救援》男主角的獨特魅力,甚至也是電影本身的魅力。
這讓《火星救援》具有了和《地心引力》與《星際穿越》完全不同的氣質。
並不是說《地心引力》或者《星際穿越》的氣質不好,或者是不是太過苦大仇深,而是每部電影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魅力,陳景行希望太空三部曲能夠在他手中度綻放出不同的色彩和魅力。
《火星救援》的劇本還沒有成型,當然大框架已經確定,只是一些涉及到航天專業的關鍵情節安排還需要航天部門的專家顧問進行確認,或者提出修改的意見。
因此陳景行拿出的也只是半成品的劇本,這部電影的劇本內容本身就不多,半成品更是隻有十幾頁紙。
雷嘉音接過劇本後邊看邊心中暗自激動,又是太空科幻,那就決定了這部電影必定是大製作。
最關鍵的是還是大男主戲,大的程度或許比不上《地心引力》的大女主,畢竟那幾乎是獨角戲了,但是也絕對是少見的那種大男主劇本了,這要是訊息放出去,一二線的男演員們怕是要爭出狗腦子了。
或許是心情太過激動,又或許是想要回報陳景行的“慧眼識人”,看過劇本,在問過大概的拍攝時間和拍攝週期後,雷嘉音提出了一個驚人的拍攝方案。
那就是先花兩個多月的時間瘋狂減重,減到劇本中男主角被營救時的瘦骨嶙峋的狀態,把瘦的鏡頭之後拍完之後暫停拍攝一兩個月。
讓他再重新增重恢復健康,練出肌肉後再繼續拍攝前半部的戲份。
聽得陳景行有些目瞪口呆,倒不是說這樣會拖延工期,增大製作成本。
他本身對《火星救援》這個專案的時間安排就很充足,預算也設計的很寬鬆,而且也不急著上映,《地心引力》和《矩陣》第一部兩部作品還壓著沒有上映呢。
耽誤這點時間不算什麼,《火星救援》本身就是預備的至少要等到明年才會公映的電影。
只是雷嘉音一時腦熱的發狠確實有點太狠了,堪稱狼滅。
完全是把自己當氣球人了,在國內演員界還是比較罕見的,當然陳景行在感動之餘還是拒絕了這個方案。
他確實聽過有這樣的氣球演員,好萊塢甚至還有比這更狠的狼滅,暴瘦暴肥感覺跟玩一樣簡單。
這種敬業程度陳景行是佩服的,但是他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或者說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
雖然在業內,陳景行的名聲算是拍攝期間對演員要求比較嚴格的,但是他的觀念是拍戲儘量不以損傷演員的健康為代價,有些限於預算或技術實在沒有辦法他可以接受,在充足保護下的磕磕碰碰這些難免的事情他也可以接受。
但是這種暴瘦暴肥對於演員本身的身體是極大的損害,好萊塢個別氣球人那是天賦異稟,正常人是不好學的。
尤其還是沒有太大必要的情況下,讓演員做出這麼大犧牲就為了博個敬業的名聲在陳景行看來就很沒意思了。
其實《火星救援》原版中男主角的扮演者馬特達蒙也沒對自己這麼狠,後期瘦骨嶙峋的鏡頭是由替身、特效化妝和電腦特效實現的。
主要是電影中男主角大部分鏡頭都是穿著航天服的,後期在“土豆節食”中骨瘦如柴的鏡頭並不多,完全可以用技術手段解決,而且成本也不高。
敲定了《火星救援》的男主角後,《黑鏡》已經開播,《海市蜃樓》的宣發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只剩一件大事需要陳景行在出國前解決了,那就是剪出《地心引力》的預告片。
喜歡華娛科幻之王請大家收藏:()華娛科幻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