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恆暗自點頭,這段動作戲毫無疑問是影片開始以來的巔峰,無論是創意還是完成度都達到了好萊塢同類題材的一流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超越。
這場營救行動過後,獲得了新資訊的調查組又離糯卡的藏匿地點更進了一步。
調查組在調查被營救出的糯卡心腹巖多帕的時候,發現他經常透過一箇中間人,大量購買製造dp的原材料,供貨商是國內的一個藥材商張大安,人已被警方控制。
透過藥材商,審問出糯卡在金三角的代理人,只有兩個,一個不知道是誰,一個就是中間人沙先生。
行動組演了一齣戲,最終釣出了沙先生,得以真正接近了糯卡集團。
調查組想要透過張涵宇假扮的身份,在沙先生的介紹下,與糯卡進行一筆交易,然後在美金中裝上跟蹤器,跟蹤提款人,從而摸清楚糯卡的老巢。
但沒有想到糯卡集團防範心也很強,互相套路之下識破了調查組,雙方一觸即發。
這場動作戲是繼胡戈街頭追逐,和張涵宇率領行動小組在毒梟據點中進行的營救行動後第三個大場面的動作戲。
而在這第三場中,兩個男主角胡戈和張涵宇開始並肩作戰。
這場動作戲是以吉隆坡的一家大商場為舞臺的,“道具”空前的多,武戲風格自然有種濃郁的程龍式動作片味道。
吳恆一邊的大腦跟著劇情,另一邊的大腦則在提煉解說和評述的關鍵詞,三場打戲,三種風格,第一場是個人英雄的風格,第二場戲則是使用了高科技手段的團隊配合,而這一場戲又變成了程龍風格的大亂鬥。
關鍵是每一場打戲的完成度都很高,他心中對這部電影的評分已經隱隱成形。
不過緊接著的一幕讓他和影廳內的觀眾都不自覺的被震驚到了。
在外號叫“大師”的行動組成員的猶豫愣神中,一個看起來可能只有十歲出頭的孩子從包裡微型衝鋒槍毫不猶豫的將其擊倒在血泊中。
如果說上一場打戲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是那段長達3分鐘的“第一人稱長鏡頭”的話,那麼這場發生在商場中的大亂鬥讓觀眾印象最深的就是兒童兵的出場。
也許有些人對此沒有太大的觸動,但是當一個孩子掏出武器滿不在乎的殺人時,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都是有衝擊力的,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突破尺度。
而整部電影的基調也在這場在商場中遭遇戰後開始發生微妙的轉變。
兒童兵的震撼還未走遠,馬上一個看起來更小的孩子進入四國聯合工作組所在的警局實施了cide bing,死傷無數。
電影的情緒因此轉為悲痛和沉重,之後的文戲透過戰友的死傷、對胡戈身份的深入挖掘,以及兒童兵帶來的震撼,實現了對憤怒情緒的積累並且成功的將其點燃。
如果說影片前半部是動作戲的主場,那麼到此則讓觀眾完成了代入和共情,再與片頭開始在漁船上的那場殘酷血腥的屠殺,前後呼應,不僅讓劇中的角色對糯卡集團燃起了憤怒的火焰,也調動起了觀眾更深的情緒,對湄公河事件慘死的受害者和主角們產生了感情上的共鳴,為最後一場大決戰準備好了情感上的鋪墊。
而最後在叢林中突襲糯卡集團老巢,抓捕糯卡的動作戲不僅場面更大,更加慘烈,線索還更加複雜。
參戰方不僅有行動小組,有糯卡集團,還有隱藏在暗處準備當黃雀的暹羅軍方。
三股勢力的交織,讓這場決戰的局勢更加複雜,也更顯驚心動魄。
特種交戰、叢林伏擊、貼身肉搏、雷區追逐、快艇追逐以及個人英雄主義的犧牲,堪稱是軍事動作戲的大雜燴,你想要的應有盡有,觀眾沒想到的場面也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作為閱片量不錯的影視解說類up主,吳恆也不得不讚嘆一句,起碼在國內,排除掉個別純戰爭電影,近些年的動作片找不出一個場面和元素比這場決戰還大的了。
當客機在幽婉靜謐的音樂中降落,在大批警察的嚴陣以待和大批媒體密集的閃光燈下,湄公河事件的元兇糯卡被押送下機,字幕中交待了糯卡被判死刑。
包括吳恆在內的大多數觀眾卻完全沒有對這種看起來是主旋律的戲碼感到尷尬或厭煩,反而覺得心中激盪的情緒得以釋懷。
沒有比這更適合的結尾了。
雖然燈光已經亮起,但影廳內的大部分觀眾都沒有起身,或看著字幕左側湄公河慘案真實的紀錄照片,或交頭接耳的討論著電影中的一些情節。
吳恆只覺自己這一天在《湄公河》之前看的三部電影積累的鬱氣全都不翼而飛,他已經對第一期春節檔點評影片內容充滿了靈感,想要迫不及待的回家之後就開始寫指令碼了。
當然在此之前還是要感謝夢工廠的又一部佳作帶給他的愉悅體驗,吳恆雙手鼓掌送上了感謝。
前排有人回過頭來檢視掌聲的來源,有了吳恆的帶頭,一些同樣覺得這部電影十分過癮的觀眾也都零零星星發出了掌聲。
外面有剛經過這個已經敞開大門的影廳的觀眾,聽著裡面傳來的掌聲,有點詫異:“啥電影啊,還帶鼓掌的?咱們問問工作人員唄。”
第一個從影廳走出來的人聽到這句話,帶著興奮的表情道:“是湄公河行動!真挺好看的,有人帶頭鼓掌,其他人也就跟上了,不過電影確實不錯……”
“媳婦兒,要不然咱們待會看完《美人魚》再看看《湄公河》?”
“太晚了吧……”
“不晚,這才幾點?我查查有沒有中間的座位……”
喜歡華娛科幻之王請大家收藏:()華娛科幻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