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黃交錯,彷彿是用尺子精準測量出來的大塊農田出現在鏡頭中,間或點綴著粉牆黛瓦指白牆黑瓦)的房屋。
鏡頭繼續往前平推,彷彿一眼望不到頭的高架橋彷彿一條長龍橫亙在農田之上,遠處是依稀隱現的由摩天大樓組成的城市景象。
一列高鐵快速駛過。
其實片頭的這段空鏡也是陳景行精心找到的景色,是京滬高鐵經過平原的一段路。
陳景行拍的電影一直都很注意展現華國的現代化和獨特而美麗的風景,畢竟他的電影在海外還是有很大市場的,很多東西都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
陳景行一直覺得文化輸出自然要展現自己國家好的地方,當然華國肯定是有大量落後和髒亂差的地方,不過外媒或者說歐美媒體鏡頭下的華國絕大部分都是落後與髒亂差,所以陳景行並不擔心自己不拍華國落後的畫面外國人就會不知道華國有落後的一面。
而且他也認為國內的導演,尤其是帶著影片到歐洲評獎的導演,實在沒必要老拍華國落後的一面。
歐美觀眾在媒體和影視文化作品中接受的都是華國的負面資訊,甚至還有張冠李戴的負面資訊,你也拍這些純屬多餘,班門弄斧,觀眾也不會買賬的,人家要看這些在新聞媒體上就能看到,不需要特地跑電影院。
真正的文化輸出要反其道而行之,現代化才是文化輸出最好的載體。
鏡頭慢慢的貼近了高鐵上的一扇窗戶,能看到胡戈正把頭靠在窗戶上,似乎在睡覺,隨後鏡頭彷彿擁有穿牆術一般的慢慢穿過了車窗,帶著觀眾的視線進入了列車內部。
這個鏡頭在影評人區域引起了一些躁動,從影片剛開始鏡頭在鳥鳴聲中掠過農田房屋高架橋,中間伴隨著導演監製製片編劇的字幕,然後鏡頭旁邊出現了一群飛翔的大雁——讓人恍覺鏡頭的視角正是其中一隻大雁。
隨後鏡頭隨著雁群從高架橋的另一面開始跟隨一列高鐵列車,伴隨著大雁的叫聲,雁群的翅膀映照在高鐵的車窗上,其中一隻大雁——實則是鏡頭,鎖定了其中一個車窗,靠近胡戈的臉龐,然後穿透窗戶進入列車內部。
這是一個長達兩分鐘的長鏡頭。
普通觀眾可能只是覺得這個長鏡頭很有趣,但是影評人甚至包括一部分資深影迷卻感到極為驚豔,不只是為這個鏡頭的創意,而是這個長鏡頭沒有一點特效感——稍微資深一點的影迷都能肯定,這段鏡頭絕對是特效製作而成的,包括伴飛的大雁和鏡頭穿過玻璃。
開篇這兩分鐘的長鏡頭絕對是電影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我剛剛想了想,你之前的話很有道理,是我太……”
聲音似乎是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音量逐漸增大,畫面由模糊到清晰,陽光灑落的車窗上倒映出一個輪廓模糊的臉龐。
鏡頭回正,萬倩正坐在對面,一臉笑意的對影院的觀眾說著什麼。
然後鏡頭慢慢轉了180度,畫面定格到了胡戈迷茫的面孔,隨後拉遠。
這也是一個比德芙還絲滑的長鏡頭,而且遠沒有結束,只不過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讓觀眾彷彿附身在胡戈身上,隨著鏡頭的拉遠和180度轉向,這才重新回到了第三人稱視角。
馬上在《地心引力》中,就要展現陳景行的“藝術天賦”了,未免到時候讓影評人覺得他的轉變太過突兀——畢竟在前幾部作品中,他的鏡頭語言相當“樸實”——有可能讓某些人懷疑《地心引力》的長鏡頭會否是某個動畫師代他設計的,畢竟《地心引力》跟一部動畫長片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他在《原始碼》中也逐步開始玩起了鏡頭語言,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之前連續拍了三部電影也讓他的鏡頭感得到了很大的鍛鍊和提升,就把他的新奇想法一股腦的用在了《原始碼》上,這也是拍攝進度滯後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