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行登上美版時代週刊封面!”
“我國天才導演登時代封面,被贊不用英文迎合全球化”
“陳景行時代週刊美版封面及部分採訪公開”
“陳景行登時代封面,關鍵詞‘ the biggest disvery’,有點牛逼”<e大幅度專題報道了陳景行”
“陳景行引領華國商業電影走出去”
“謎底揭曉:10億太空鉅製名為《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是近未來太空科幻電影”
“沒有前例可循,夢工廠打造首部太空災難電影”
“陳景行澄清,《地心引力》並非華國版星球大戰”
“什麼是太空災難電影?”
“小編解讀:我國空間站或登上大銀幕!”
2015年開年,陳景行透過登上了美版時代週刊封面再次製造了大新聞,同時夢工廠也藉此機會讓《地心引力》搭上了這波熱度。
不得不說這次出口轉內銷效果真的不錯,起碼陳景行的個人名氣得到了一次極大的提升。
導演畢竟是幕後工種,陳景行因為長得帥、年紀輕、拍的電影也都很新穎很受年輕觀眾喜愛,所以知名度在導演中已經算高的了。
即便如此,仍有大把觀眾看過陳景行的電影,甚至喜歡其中一部電影,但卻對陳景行本人沒有什麼瞭解。
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有很多觀眾是不關注影視作品的創作人的。
倒是這次因為登上美版時代週刊封面引發了娛樂影視圈以外媒體的集中報道,才讓很多並不關注陳景行的人突然發現原來《彗星》《致命身份》《訊號》這部電影的導演竟然是這個年輕人。
然後透過媒體的科普才知道陳景行的兩部院線電影已經在北美取得了上億美元的票房,這才能登上美版時代週刊的封面,並且被稱為世界影壇的大發現,未來商業電影的領導者。
這讓陳景行的地位獲得了一絲質的改變,身上籠罩上了一層光環。
雖然他票房成績非常亮眼,但出於年齡和資歷的關係,很多媒體或者業內人士,甚至包括觀眾和影迷對他的定位都是天才導演或者鬼才導演,換言之就是在大部分人眼中他還是新銳導演,年輕導演的定位。
而這次媒體上天才導演或鬼才導演的稱呼倒是少了許多,給人感覺似乎已經是電影界的大導演了,不論藝術水平,起碼在名氣和地位上他已經開始接近張一謀,馮曉崗,王墨林,陳愷歌等大導演,已經完全超越了幾個名氣較大的所謂第七代導演。
只不過華國導演的代際劃分現在已經不太合適了,否則怕是陳景行會帶上一個第八代導演領頭羊的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