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浩在電光火石間串起了整個線索,為影片精密的線索設定讚歎不已,而大部分觀眾並沒有把線索銜接起來。
李子浩能迅速串聯出整個線索其實還是醫院裡出現的那個面孔太熟悉了,他雖然不知道這個演員叫什麼,但其在《彗星》和《致命身份》中都出現過,所以他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樣的演員出現在電影中肯定不可能只是跑龍套。
而大部分人此時的感受是既懵逼又震撼。
“好傢伙,剛救了爹又死了媽,這個爹還沒救完全,豈不是父母雙亡了?主角也太慘了吧。”
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也大概理清楚了雷嘉音妻子被害的整個邏輯,只能用造化弄人來形容。
也是第一次在大銀幕上感受到這種非平行宇宙觀時間線設定下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才是這類影片最核心的框架,一切戲劇矛盾的交匯點,深能引發一定的哲學思考,淺也能據此設定出奇妙的故事情節。
只是本位面的華國觀眾還是第一次見識到這種型別的電影作品,心中都感到震撼莫名,有種對命運無常的敬畏。
也都為洛辰的悽慘遭遇,掬了一把同情淚。
其實這種蝴蝶效應類的作品,很多時候主角都體現出一個越改越糟,如果真正從邏輯上看,其實是有些牽強的,仔細去想有種編劇硬湊巧和的感覺,有一種宿命論的沉重與悲觀。
不過通常在文藝作品中,越宿命,越沉重,越悲觀才會有更大的戲劇張力,甚至有所謂的藝術深度,如果樂觀的去處理就會顯得淺薄,甚至連觀眾都會這麼認為。
也許觀眾會為大圓滿叫好,但只有悲劇才能在他們的心靈中留下更深的痕跡,賤是人類的本性。
所幸《訊號》是一部商業電影,陳景行也沒有那種莫名的藝術堅持,他不可能把he往be裡改。
很快雷嘉音與洛辰兩個就踏上了如同第一版預告片宣傳的父子隔世追兇的劇情。
如果說影片的前半部分是兒子拯救父親。
那麼影片的後半部就是父子一起追兇,且父親拯救兒子,拯救他們的家庭,拯救更多無辜的受害者的過程。
在跨越時空的科幻設定下,父子輯兇的過程自然也是奇妙而不落俗套的。
雷嘉音找到的線索交給17年後的洛辰,洛辰根據線索又捕捉到更大的線索反饋給17年前的父親。
這種跨越時間線的追查方式讓包括李子浩在內的觀眾感到極其新穎,所有人都深深沉浸在了這場奇妙的輯兇劇情中,為雷嘉音的遇險而擔憂,為父子之間精彩的跨時空配合而喝彩。
不同的是像李子浩這樣的影迷還會在過程中為安排這些奇妙劇情的導演心中不斷叫絕。
因為片頭中顯示的導演和編劇都是陳景行。
隨後劇情進入到了更加刺激的階段。
雷嘉音和洛辰配合默契的追查驚動了兇手,而且是兩個時間線的兇手。
由跟陳景行在前兩部影片中都合作過的話劇演員馬新昂飾演的兇手,在兩條時間線分別潛闖入了雷嘉音洛辰的家裡。
雖然這段劇情如果硬扣會顯得稍微有點生硬和過於巧合。
但當它呈現在大銀幕上,觀眾這時候是根本沒有時間來吹毛求疵的,因為雷嘉音和洛辰父子兩人在兩條時間線上同時與兩個時間線上的同一個兇手——一個老年一箇中年,糾纏打鬥的畫面實在是太戲劇性了。
李子浩此時完全是目瞪口呆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