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專案公佈兩天後,陳四成的騁亞影業也公佈了《唐人街探案》的立項。
而儘管陳四成的名氣要比郭凡大得多,但卻沒有在外界激起什麼水花,即便陳四成與郭凡電影的票房並不弱於寧皓和陳景行。
顯然觀眾對不同導演新作的期待值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跟不同導演擅長的題材有關,也跟作品質量有關。
比如在前世位面,《唐人街探案1》票房只有8億,而到了第二部在質量不如前作的基礎上票房卻得到了快速膨脹。
這個道理對具體的電影人同樣適用,口碑和期待值的積累是一筆隱形的巨大財富,到了合適的時機就能變現,而如果你無止境的揮霍觀眾的口碑和期待,也會有降下神壇的一天。
而《彗星》和《致命身份》這兩部高分科幻電影讓陳景行獲得了觀眾口碑與期待的加持。
陳景行此時的處境有點像彼時導演了兩部瘋狂系列電影的寧皓,所有人提到他都會稱讚他是天才導演,鬼才導演,影迷和觀眾也對他的下一部作品抱有極大的期待。
而陳景行比寧皓幸運的是,他的崛起趕上了移動網際網路大發展和華國電影市場的爆炸式成長。
所以他的影迷無論是數量還是聲量,都比曾經的寧皓高得多。
對於湄公河與唐人街這兩部電影的立項,普通網民看個熱鬧,甚至並不怎麼關心。
業內很多公司卻為之咋舌,對夢工廠和陳景行既驚訝又佩服。
驚訝的是夢工廠融資後到目前多半年已經參與了四個電影專案了,而且都不是小專案,夢工廠也不是打醬油的參與,在每個專案都是主要製片方。
即便是五大傳統制片廠一年下來參與的大製作也不過如此,大製片廠對於電影專案的投資模式是廣撒網,更青睞中小成本的作品,對於投資巨億的大製作,往往都是非常慎重的,甚至一年可能也只有一兩部。
沒想到夢工廠這個新生勢力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已經把觸角伸進了大鱷的領域,《原始碼》還能說只是投資近億,湄公河的兩億投資就算打一點折也絕對是國內一等一的大製作了。
佩服的則是陳景行的膽量,電影的回報週期既漫長又很不確定,體量越大的製作回報週期越長,風險越高。
把上億資金砸到電影專案中,相當於把錢存了個為期一兩年甚至數年的定期,中間一分錢都拿不出來,甚至還要繼續追加投入,就算期限到了也跟開盲盒似的,整個專案打了水漂也不稀奇。
如此慢週期低效率高風險的投資並不受正常資本待見,從這個角度講,投資工業大片就跟投資實業一樣,相當勸退。
有這個錢不如請倆大明星拍個短週期製作,回報速度快還風險低。
所以夢工廠這個小傢伙陪著國影玩湄公河電影專案,在一眾同行眼裡就跟網際網路企業看到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投資製造業一樣,只有情懷和膽子大能解釋了。
……
李子浩是魔都理工大學的大三生,作為當代典型大學生,他一天的時間除了上課學習之外,基本都貢獻給了遊戲番劇和各種影視劇中。
剛剛和其他舍友開黑打完一局遊戲後,正好到了飯點,幾人猜拳決出了帶飯者後,剩下的人都在百無聊賴的上著網。
單身大學生的週末生活就是這麼枯燥無聊,打遊戲能打的“顛鸞倒鳳不知晝夜是何物”,唯一還起作用的生物鐘就是飯點兒。
在這難得的中場休息中,其他室友有看小黃書的,下小黃片的,看遊戲解說的,不一而足。
只有李子浩點開了幻世網的首頁,他還是個番劇影視劇愛好者,猶愛美漫日漫,老港片和美劇也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只是大學生的時間不值錢,才進入大學校園兩年多,古早港片和經典番劇基本都看完了,他點進幻世網只是習慣動作而已。
不過這一次他發現了新的東西。
“鬼才導演陳景行最新力作,洛辰再次上演頭腦風暴!”
幻世網首頁赫然掛著一部電影的預告片。
李子浩注意到了電影的名稱:訊號。
他記得《訊號》是陳景行拍的新電影,因為他勉強算是陳景行的影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