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連串意外被困在招待所的十人甚至包括招待所老闆似乎都各自有一些秘密。
一個完美的暴風雪山莊的故事背景出現了。
這是馮曉崗等電影人與影評人看到這裡不約而同生出的念頭。
影評人沙丹來了興趣,“孤島模式”是懸疑推理型別的文藝作品中比較主流的背景設定,尤其是阿加莎透過《無人生還》這一經典將暴風雪山莊模式推向了巔峰後,無數推理作品在對《無人生還》的借鑑致敬中將這一型別發揚光大。
北美百年電影發展史中,此類作品層出不窮,但對於華國來說,此類題材卻是極為新穎的。
一方面是華國電影市場化改革時間不長,就連商業電影也是從新世紀才開始發展的,成熟的型別片極為匱乏,更別說懸疑推理類這種小眾題材了。
另一方面,與華國商業電影的不成熟相比,華國觀眾卻能看到國外優秀的各種型別商業片,某種意義上講,國內觀眾是領先於電影創作的,想要拍攝懸疑推理類電影,觀眾對標的一定是國外同題材的優秀作品,事實上能走到華國觀眾面前的國外電影質量都是不錯的。
有國外同型別的經典珠玉在前,國內電影人要拍攝同型別題材電影,質量就必須要能夠跟國外經典有的一拼,甚至猶有過之,這才能博得觀眾的掌聲,更別說這類電影很吃劇本,國內電影行業的劇本創作目前也是短板。
再加上小眾題材的票房天花板。
幾種原因綜合下來,國內拍攝懸疑推理電影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選擇,而現在有華國電影人看似想要做這個不討好的選擇,沙丹又怎麼會不興奮呢?
華國電影人能不能拍出優秀的懸疑推理類電影呢?
抱著這個期待,沙丹坐直了身體,想要看看這部奧蘭多金獎電影是不是將這個題材拍出了水平。
沒有出乎諸多電影人影評人的期待,影片接下來的劇情果然開始向著暴風雪山莊模式發展。
很快焦急出門找訊號的女老闆被一殺,一對情侶中的男生在與女友的爭執中被神秘人二殺。
招待所中剩下的九人陷入了互相猜疑和恐慌中。
被警察押送的嫌犯成了眾人最懷疑的兇手,隨後更發現了被殺的兩人拿到的鑰匙上的號碼分別是9和8,死者的順序似乎是按照鑰匙號碼倒序排列的,如此一來,招待所老闆也成了被懷疑的物件。
沒想到就在眾人與老闆的爭執中,冰箱門被拉開,一具被冰凍的屍體倒了出來。
這個駭人的鏡頭和情節讓影院響起了驚呼,觀眾們的精神又繃緊了一層,甚至還有一些女觀眾差點捂上了眼睛。
馮曉崗在心裡喝了一聲彩,同為商業片導演,他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從開始演到這個劇情,節奏掌握的太棒了,根本沒有給觀眾分神的機會,鋪墊一段,引爆一段,始終將觀眾的神經和注意力緊緊抓住,懸疑驚悚的氛圍在這個鏡頭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點。
技巧太嫻熟了,馮曉崗心裡一邊讚歎一邊疑惑,這真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導演能達到的嗎?這是可以完全甩開經驗,單靠先驗就能達到的水平嗎?
老闆趁著眾人被冰凍屍體驚嚇的當口衝出門外,上了一輛車,就要逃跑,卻撞死了男孩的繼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