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說,剛看到新聞的時候,陳景行是有一些慌亂的,雖然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天才導演,但他其實並不算真的進入了電影行業,畢竟《彗星》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都是網路發行,沒想到第一部真正的影院電影還沒拍完,就惹上了麻煩。
當然並沒有花多長時間,陳景行便冷靜了下來,對整個事件的輪廓有了一些想法,而幻世網張京燕的來電為他補上了最後一塊拼圖。
作為華國五大製片廠之一的江河文化突然對旗下藝人發難,背後真實原因絕對不會是因為什麼藝人惹怒影視圈大佬,大佬怒下封殺令這種市井說法。
網上已經有很多營銷號在這麼寫了,甚至大部分洛辰的粉絲都是這種看法,江河老總為洛辰量身打造的衝獎專案,洛辰竟敢反抗,公然忤逆聖意接拍其他公司的電影,大佬一怒要好好教訓不聽話的藝人。
這種頗具港臺娛樂圈風格的解讀是讓人比較容易理解的。
但內地娛樂圈的遊戲規則和風格是截然不同的,通常不會出現這麼戲劇的戲碼,內地娛樂圈或許有落於紙面的賣身契,但沒有真正賣身的藝人,即便是五大製片廠,對於旗下藝人也是不具有父權式的管理能力的,更別說還有在一旁虎視眈眈的網際網路資本,港臺或日韓那一套玩法在這裡是施展不開的。
江河文化突然變身港臺娛樂大佬搞這一套,其目的並不是洛辰,完全是衝著幻世網來的。
這次突襲既是一次警告也是一次反擊。
近幾年,娛樂圈掀起了一波創立個人工作室風潮,雖然表面的理由是為了避稅,但其實質上已經大大瓦解了大公司對明星藝人的控制能力,而這個風潮的背後就有網際網路資本的助推。
對於明星想要解除經紀約自立門戶的意圖,大部分公司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會主動配合,親自參與,網際網路資本的進場推高了影視泡沫,一個二三線的明星成立工作室初始估值就有大幾千萬,一年就能翻一倍,能賺錢的事誰能拒絕呢?
甚至還有不少公司主動解除藝人經紀約,推動旗下藝人成立工作室,吸引網際網路資本注資炒作,自己也分一杯羹。
看起來這是一個合則兩利,撕破臉則雙輸的事兒。
而江河文化卻選擇與旗下明星藝人撕破臉,矛頭便是直指慫恿推動洛辰成立工作室的幻世網。如果江河文化發起訴訟,雖然未必能勝訴,但也會對幻世網接下來要主導發行的電影產生不利的影響。
其可能並不是真要與幻世網對簿公堂,陳景行判斷這大機率是江河文化對幻世網的威脅,也許雙方要做一些利益交換,換得江河文化的息事寧人。
除此之外,許文深則認為恐怕這是傳統制片廠對幻世網再次製作發行院線電影的試探性攻擊。
自從1.5億神話大片的慘烈撲街後,幻世網與其餘幾大影片平臺便老實了一段時間,變成了拿著錢到處塞的影視投資商,如此蟄伏兩年後幻世網再次開始進軍電影製作發行領域,雖然只是兩部小投資的電影,但這個舉動也很可能引起了傳統制片廠的警惕。
因為幻世網體量太大了,網際網路資本讓人感到恐懼。
幻世網一家的市值就超過五大製片廠加起來的體量,如果說網際網路資本是長江的話,電影行業就是一條小水溝。
一旦網際網路資本證明了自己製作發行的電影可以在市場上取得成功,整個電影行業都將因此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就像看起來堅固的堤壩上出現了一個孔洞,洪水就能由此沖垮整條防線。
傳統制片廠近兩年是靠著電影行業的手工業屬性將網際網路資本排除在核心產業鏈之外的,他們竭力壟斷了優質的可靠的內容創作者,才能讓幻世網這樣的網路平臺手握重金卻無法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而這道防線是堅持不了多久的,雖然傳統制片廠應該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保守的立場決定了他們還是要儘可能的使這一天晚一點到來,因為他們並不知道網際網路資本洪水會給電影行業帶來什麼,能將這個行業塑造成什麼樣子,能讓他們有安全感的只有維持現狀。
國影、京影是國企還好說,江河、天潤和聯合院線可是民營資本,在網際網路資本塑造的電影行業未來版圖中,有沒有他們的位置,或者他們能不能保有現在的位置,這是現在誰都無法看清的。
所以洛辰和《致命身份》相當於一頭撞到了槍口上,成了江河文化與幻世網鬥法的工具人。
“要不要考慮換演員?”
許文深起身把門鎖上,壓低聲音問道,他說的這個換演員顯然指的是洛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