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說的?】
【那是你哥你嫂子,我跟他們又不熟,上哪說去啊?】
【那是誰走漏的風聲……啊,是我媽!】
【?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媽那偏心眼,這些年對你好了一些,你就忘乎所以了?這種事怎麼能跟你媽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這不是……一時失去了警惕之心嘛】
有一種說法,在多子女家庭,越是被父母忽視的孩子,長大後越是渴望父母的親情和關愛,越是跟父母親近。
這種親情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也許並不普遍,但楊老師恰好就是這種患者。
很多父母年紀越老,就越是能意識到女兒和兒子的不同,就越是能體會到女兒在晚年帶來的小棉襖般貼心的價值,當然該給兒子的還得繼續給,只是對女兒會多投入點小恩小惠籠絡一下。
楊家二老就是這樣的父母。
這樣的父母跟患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楊老師簡直是絕配。
所以兩位老人年紀越大,楊老師和他們的關係反而越好,當年對父母的心結也基本放下了,當然對老二的心結一如既往。
楊老師不僅隔三差五去看兩位老人,經常還會給他們做點飯,平時電話粥也沒少煲。
沒想到,親情的溫暖腐蝕了楊老師的意志,瓦解了基本的警惕之心,在母女之間的親情電話粥中犯下了致命的失誤。
二舅媽不等楊老師否認,繼續苦口婆心:“唉,小景還年輕,可能不懂這些道理,你看那些成功人物,那些有錢人,一旦發達了就會提攜親戚老鄉,為什麼?這眾人拾柴火焰高啊,在社會上闖蕩,單打獨鬥可不行,親戚之間就應該互幫互助,你提攜了親戚,親戚將來也能幫你,你看看那些有錢人誰不是這樣?”
楊老師被叫破了底牌,反倒開始破罐子破摔了:“嫂子你說這話啊,雖有道理,可不適合小景,小景是導演,工作是拍電影,跟做生意可不一樣,咱們這些親戚有誰能替小景拍電影?還是誰能當演員?能當攝影?能當編劇?嫂子,你對電影啊還不太瞭解,電影是藝術,這藝術天賦啊是天生的,靠後天是很難學的,這藝術上的事兒,怎麼互幫怎麼互助啊?”
二舅媽雖然文化不高,但也不是聽不懂諷刺,臉色有些難看,還不等她說話,陳老師便搶先一步把話說開:“嫂子,小景是給我們匯了120萬,但是這筆錢我們是絕對不會動的,拍電影也是有風險的,他拍的第一部電影賺了,但未必將來會一直賺,一旦票房失敗,虧的錢那都是成百萬上千萬,我們自己的錢也不會動,還是一樣的道理。”
以陳老師的本心,如果老二家真到了山窮水盡當然要借,又或者楊老二做了什麼靠譜的生意資金週轉不開,為了兒子買房借錢,也不是不能借,但炒股這種事他是絕對不能幫不能借的,說得好聽,等把股票賣了就能連本帶利還錢,要是虧了呢?就像上次一樣幾十萬打了水漂,難道還能逼老二家賣房賣車還錢?
二舅媽臉色鐵青:“秀英,嫂子還是那句話,親戚間互幫互助才是長久之道,你哥這次在股市上的錢是真的不能動,等你哥將來發達了,難道還會不提攜你們?你們好好想想吧,不要把親戚的情分壞了,親兄妹處成陌生人有什麼意思?”
楊老師氣極反笑:“那我倒要等著看看他能發達到哪裡去?行了,沒必要再說了,我和老陳還要備課呢,沒時間招待你,我們家不是電梯房,下樓梯注意點,別摔著了。”
開門,送客。
喜歡華娛科幻之王請大家收藏:()華娛科幻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