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杯!”
“祝陳導電影大賣!”
“不應該叫陳導,應該叫陳總了,祝陳總事業蒸蒸日上,早日敲鐘上市!”
“以茶代酒,祝大家都前程似錦,事業有成!”
“還是叫陳導更合適,我託大,叫你一聲小陳,你是有導演天賦的,如果真的熱愛這個行當,就堅持下去,不要有玩票的心態,我相信未來電影行業有你的名字。”
“陳總,你這人是有才華,才華也不能光喝茶啊,也需要酒的澆灌吶。”
“行!咱們今天不醉不歸,我叫服務員上瓶酒。”
電影殺青後,陳景行兌現了請大夥吃飯的承諾,請客的地方原來是某市駐京辦招待領導的食堂,後來改名叫三秦飯店,論官府菜在京城是排的上號的,除了貴沒有別的缺點。
也許是這頓飯打動了幾位劇院老師,又或者是陳景行這一週拍攝的表現打動了他們,總之,原來的客氣雖然還在,但掏心窩子的話開始多了。
雖然有顏曉月的牽線搭橋,但是眾位劇院老師基本都是衝著錢來的,劇本讀來確實是個有意思的故事,也就僅限於此了。
對於電影來說,從文字到影像的過程就跟物質從微觀世界過渡到宏觀世界一樣,相當玄學,也許導演能把握住這個過程,演員就經常稀裡糊塗了。
所以很多演員拍的爛片不一定是他們剛接下角色的時候就知道是爛片,很多時候是剪輯完畢的成品出來之後才發現是爛片,電影沒出來前演員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拍的是個什麼東西。
更何況即便自己看過後覺得是個好電影,但受不受觀眾的歡迎,同樣是個玄學。
但《彗星》這部電影體量很小,還有濃厚的懸疑推理色彩,是一部劇本佔了主要地位的電影,所以在拍攝過程中,八位演員對這部電影的觀感倒是越來越好了,也都覺得小陳導演雖然是富二代,但並非玩票的富二代,起碼對待電影,對待表演的態度是嚴肅的。
既然公子哥確實準備深扎影視行業,公司也成立了,將來說不定還會有打交道的機會,雖然五一劇院的話劇演員都有自己的清高,但並不拒絕影視劇,劇團的幾個臺柱子可都拍了不少影視劇,何況電影也是一門藝術,錢誰不想掙啊,劇團發的那點工資只能算溫飽有餘,清高的志向不代表必須過清貧的生活嘛。
“幾位老師,實不相瞞,我已經在準備下一個專案了,劇本快完成了,我對《彗星》這次的合作很滿意,幾位老師的表演也很棒,希望我們能夠有繼續合作的機會。”
雖然陳景行目前只拍了一部電影,滿打滿算也只與八位演員們共事了不到一週,但相處還算愉快,最重要的是他不需要指導演員的表演,因為他也是表演的門外漢。
陳景行大學四年自學了很多拍攝技巧和導演相關的知識,但是對於表演並沒有太深入的涉獵,他自己也沒什麼表演的天賦,當然調教演員未必需要導演自己會表演,調教演員的能力和方法可以在實踐中掌握,但小陳導演不準備在第一部處女作中將時間和精力花在調教演員的演技上。
而幸運的是,他找來的這幾位演員在這方面可是太省心了,雖然他能看出來大部分演員並沒有將《彗星》這部電影放在心上,即便他們大部分在五一劇院也都是b角,出場機會不多,但對劇目的日常排練可比演這部電影重視得多。
即便如此,八位演員卻都將電影劇本的臺詞爛熟於心,雖然來他家裡拍戲的時候都帶著劇本,但基本不用看,沒有一個人是現場背臺詞的,第二天的戲前一天提前背好臺詞,這在他們受的教育和觀念裡是最基本的素養。
陳景行如果對他們的某一場表演不太滿意,只要將他想要的東西描述出來,這些演員也都能做到快速的響應改變,不用他太費心。
簡直太好用了。
好的演員會讓導演上癮,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導演會照著幾個熟面孔死命用的原因,做菜的廚師刀用順手了都不捨得換呢。
“《彗星》還沒賣出去吧,這就開始準備第二個專案了?陳導這節奏也太快了!”
“下一部電影還是《彗星》這樣的題材嗎?也是低成本?來,再乾一杯!”
“嗯,我……我之前估算過,下一部電影有可能是千萬級的投資。”酒量感人的小陳導演已經覺得頭有些暈。
“……”
“你們怎麼都這麼看著我?”
大夥看向陳景行的目光充滿了敬佩,互相交換了眼神,確認是同樣的想法。
“這小陳導演……
的父母也太夠意思了。”
甚至有個別人已經在腦海中過濾國內有哪些姓陳的億萬富豪了,能給自家孩子砸上千萬賭博……啊不,拍電影,沒有億萬甚至更多資產絕不可能,這年頭上市公司也未必能一下拿出千萬資金流啊。
“師姐,快吃菜啊,這酒上頭,別光……別光顧著玩手機啊……我看看……搜尋啥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