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功行都是元嬰,莫閑不過是妖丹,而且,他們也知道莫閑是身外化身,所以對莫閑比較客氣,特別是莫閑能發現他們。
莫閑發現他們,實質歸功於他的妖身,因為莫閑的這具身體是秋蟬,對樹木的氣息比較敏感,他發現樹木的氣息中,好像並不純粹,他微一關注,發現其中藏著人。
他發現了青離他們,然越肯定也發現了,所以才匆匆的走了,莫閑不能肯定是他的話打動瞭然越,還是他已知有人,亦或兩者都有。
青離說:“遇仙宗,一個大派,剛才那位可是閻羅殿中人?”
“不錯,小明王然越,閻羅殿孔雀明王部的首領。”莫閑說。
“原來是他,怪不得。”青離看向莫閑,別有意味。
莫閑不知道他誤會了什麼,是誤會自己在遇仙宗中有反心,還是其他,他也不解釋,這種事情,往往越解釋越黑。
莫閑告別了青離三人,來到了金頂寺,他不是沒有頭腦,相反,他很清醒。
自己與金頂寺仇怨很深,自己殺了淨庵,傷了淨潤,對方明著不太可能找上遇仙宗,遇仙宗也不是善良的,各大宗派都比較護短。
要是找上遇仙宗,明明淨庵無理在前,死就死了,遇仙宗這點很霸道,所以只會暗來,殺了莫閑,到時候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不想莫閑也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他修行大道不錯,並不是修成一個老好人,一定程度上來說,修行一方面在於約束自己的行為,但世人的善惡觀點並不相同。
佛家無後。在世俗看來,甚至在道家看來,都是法嗣不繼的表現。所以人為的觀點,都存在缺憾。
一般道家和佛家。還是以大眾的善為主,用《道德經》上一句話: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便是此意。
莫閑在思考,該怎樣大鬧金頂寺,既要讓金頂寺有所畏懼,又自己不能陷入其中,他有一個方案,比較冒險。金頂寺作為天下法華宗的祖庭,天下法華宗佛子都向往的地方,甚至有不少非法華宗弟子也來到此地朝拜。
四月八日是佛誕節,這天金頂寺全面開放,各地法華宗高僧齊聚金頂寺,講道辨經。還有大量世俗間高官和名人為居士,莫閑就選在佛誕日發難,他的目的不在於殺人,而在於讓金頂寺不得不做出表態。
這是他本來的計劃,現在他修改了計劃。他堂而皇之經遊客身份入內,時間就定在四月七日,而不是原來的四月八日。他也不是原來在佛誕節上暴起責問。
每年這個時候,天柱山金頂寺都非常熱鬧,明天就是佛誕節,金頂寺的第五層院中,通向一個秘鏡,凡人無緣入內。
莫閑直入方丈室,一路行來,時有遊人側目,不過他們無法看出莫閑是個修行者。
莫閑一路走來。也沒有見到什麼修行人,就是見到幾個和尚。功行還淺,只有一禪二禪的功行。看到莫閑,並不知道莫閑的深淺,也就沒有留意。
莫閑前來,能談得通最好,如不能談得通,他不妨立威,但他也知道,金頂寺高僧大德都在金頂寺後的秘境中,他就要把握好時機,既立威,又不能陷入重圍。
他已隱約感到,小明王然越跟在他身後,他有心利用然越,並沒有揭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