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奇怪地很穩定,一切都在背後進行。
莫閑心中明白,最後的時機很快就來到,他很保守,只求保住綠猗,還有就是保住古槐觀,其他人不在他的考慮中,包括太子在內。
對他來說,世間的事,大概只有綠猗還牽掛他的心,綠如被迫回山,莫閑現在不擔心她。
莫閑對太子也是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只出現在太子府中幾次,最近一次,是閻羅殿和魔門清場時,讓太子請回智通大師,明為做法事,實質是坐鎮太子府。
今日夜半,又一次出現在太子府中,太子好像心有靈犀一樣,也沒有睡,莫閑知道,這是他留下的一點種子。
見到莫閑到來,太子還有幾個修行人,其中就有智通大師,莫閑自從智通來到,這是第一次和他見面,相互之間問了好。
太子說:“先生,夜晚前來,有何教我?”
“太子,現在形勢已經明朗,你是潛龍,儒家六經中《易經》中有乾卦,太子經歷了‘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和九三卦,現在進入九四階段,可以偶露崢嶸了。”莫閑笑道。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施主說得很形像,太子是真龍天子,當然符合乾卦。”智通也是熟讀《易經》,順勢拍了太子的馬屁。
太子大喜,是人都喜歡聽好話,說:“我明白了,我將從朝廷的弊端出發,朝堂之上,相權太大,大將軍的軍權也太大,制衡的上大夫也權力嫌大,必須分權,而民生之類的事,則涉及大部分官員,不宜我提出。”
莫閑笑著說:“你看著辦,相權君權,歷來是彼強則我弱,你提這一點,可以說得罪相國、大將軍及上大夫,但能得到皇上的歡心,可以做,不過,當你當權後,考慮一下子孫後代,人治一旦出現昏君,國家就危亡。”
“那怎麼解決?”太子問。
“群龍無首,吉,《易經》中早就給出答案,相互制衡,治理不過定下法律,尊法而不尊人,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大概可以得免。”莫閑說出了一番道理,這番道理,可是他熟讀經書,理解了道家和佛家,還有各家思想後,才勉強得出。
而太子卻陷入深思,莫閑用乾卦的爻詞說出了他的經歷,也用爻詞說出了一種新的理念,使太子有一種感覺,莫閑所說,是仙家獨到的智慧,萬世久安之道。
不僅是太子,連智通都陷入沉思,過了一會兒,智通贊道:“妙哉,此法雖不能說是完美,但對於普通人來說,的確可以長久,人各按其職,有法可依,秩序井然,的確是大智慧。”
智通一開口,太子大喜,又問道:“九四爻後,該怎樣做?”
“自然是九五爻,飛龍在天!”莫閑含笑道。
太子一愣,他內心希望有那麼一天,他登臨天下,高高在上,他認為有十幾二十年,說不定時間更長,他心中不由想到,九四卦時間也太長了,他甚至心中隱隱有些期望,裕定帝早點死掉,好讓他登基,太子這種心理,莫閑看在眼裡,智通也看在眼中,他們心中不由感嘆,看來皇位對他們來說,重於一切,親情等在皇位面前,只能退讓。
太子沒有想到,裕定帝只有一個多月的壽命,莫閑沒有告訴他,他將會臨著生命中第一次危機,奪位的危機,而且是幾方人士多在望著一個位置,只有閻羅殿的釋天和尋香知道,媯嗟則是想篡位,也沒有想到裕定帝壽命將盡。
其他人也沒有想到。莫閑說:“太子,《老子》有言:後其身而身先,太子不必先去搶奪,可以坐山觀虎鬥。”
太子不明白此話,莫閑笑笑,說:“以後你會明白的。”
太子在朝堂上奏表,說相國、上大夫和大將軍權力過大,宜將它們功能分化出去,讓更多的官員參予其中。
一石擊起千層浪,大多數官員贊同,裕定帝沒有想到,他的皇兒眼光這麼銳利,居然看出君權和相權之爭,他剛登基之時,也是雄心勃勃,他當時並未看這一點,後來漸漸明白,但他不好啟動,只好等手下大臣發動,但手下大臣沒有一個人發現此類問題,致使他也無理由削弱相權等。
今日太子陡然提出,讓他大喜過望,見下面群臣支援,只有小部分反對,他感覺到他的兒子終於開竅了。
裕定帝很謹慎,雖然這個奏章很符合他的心意,但他還是讓下面大臣討論。
眾大臣看顧到了希望,要分權,意味著自己努力一把,也可能進入決策中樞,只有三人,特別是媯嗟感到一陣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