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軍隊分道揚鑣,淨庵法師也將修士分成三隊,他自己與齊國軍隊一起出發,齊軍並不多,只有三千人。
莫閑和謝草兒隨齊軍一起出發,道宣師兄弟跟在公子睿的身後,莫閑很輕松。
畢竟今天不是他與謝草兒值日,但公子睿卻不放過他,公子睿昨晚經歷了生死,被莫閑輕松化解,甚至身都沒有起。
公子睿好像忘記了莫閑對他的不敬,在馬車上不斷和莫閑說話,他經歷昨晚的事,終於懂了,開始想建立自己的勢力。
奈何莫閑並不熱心,他跟著公子睿,一方面是淨庵的安排,另外一方面,他對閻羅殿根本沒有好感,要不然,他早就離開了,就是有遇仙宗的吩咐,也難不倒莫閑,畢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齊軍分為騎兵、車兵和步卒,車兵是古老的兵種,戰車用於沖鋒,早就被淘汰,但由於修士的存在,戰車做為一種載具,和尚道士等修士立在戰車上,用法術進行遠端打擊。
車兵位於中間,每車除禦者外,只有二人,車輛不足百輛,除了外來的,還有術士部隊,他們是車兵系統,是各諸侯國培養的,但人數不多,畢竟修行者一般不參與世俗爭霸,除了沒有指望的修行者,這些修行者,還有各世家培養的人,就充著術士。
就像齊國這樣的諸侯國,術士也不過百名,莫閑第一次見到他們,倒吃了一驚,以為他們是某門派的弟子,修行上都低於築基,但他們卻穿著士兵的裝束,一打聽,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三千兵馬到了鄭國邊境的小城平陽,這是一座五裡的小城,但鄭國早就做好準備,齊軍紮下營寨。
同時,另二路兵馬也遇到了阻擋,楚國大將軍羋夷吾兵至元裡,和鄭國一支軍隊隔河相望;隨國兵至上舍,為城所阻,一時間,三路兵馬壓境。
天色已晚,羋夷吾軍帳中來了位客人,說是客人並不確切,而是一位鄭國的說客。
鄭侯百裡聰在齊隨楚出兵之時,便已知道,召集眾大夫:“齊、隨、楚伐我,如何退敵?”
伯昏殤說:“君上,三家不能齊心,臣以為可以分化之。”
“如何分化?”
“齊、隨二家,各有公子睿和智,兩家各據奇貨,如果伐我成功,兩家甚至能分鄭國,以公子睿和智為傀儡而治,而楚國沒有籌碼,臣推薦一人,去說楚國大軍。”
“何人?”
“是臣的家臣益軫,必定能退楚國,楚國一去,齊隨二國失去臂助,君上再派一軍,鄭國百姓,誓死抗擊。”
“好!就依卿家所言,不過寡人還是派你率一千兵馬迎擊楚兵,做為益軫後盾,如果你這一路成功,餘下二路就好辦了。”
“謝君上。”伯昏殤拱手施禮。
“另外兩路如何?”鄭侯百裡聰眼睛一掃其他人,問到。
“臣願領一軍至平陽迎擊齊軍。”端木琱說到。
“你要多少兵馬?”
“臣只要精兵一千。”
“是否嫌少?”鄭侯說,“你如何禦敵?”
“一千足矣!臣據城而守,敵方縱有萬人,亦不能攻克,齊軍勞師遠徵,如果楚國退兵,那齊國必不能持久,一千勝敵困難,但退敵不難。”端木琱說到。
“好!我就看你退敵。”鄭侯高興的說,“現在剩下最後一路,眾位卿家,還有什麼好主意?”
公羊權出列,說:“隨國那一路,我去。”
“卿家忠心,寡人早已知道,但卿家是文臣,怎可領軍?”鄭侯立刻搖頭說。
“君上,領軍者不一定非要武將不可,文臣有文臣的好處,無勇則不會冒進,我精於守而不善攻,阻擋隨國一路兵馬,小心翼翼,君上如果不放心,可以選一名副將同我一起去。”公羊權說到。
鄭侯遲疑了一下,還是點頭:“那就派華西裡將軍與大夫去,大夫文臣,一定有獨到的方法?!”
“也沒有好方法,唯隨機應變,俗話說,擒賊先擒王,我大軍扼守上舍關,派勇士暗中潛入敵軍中,刺殺敵酋,成功更好,就是不成功,也不會影響我大軍。”公羊權說。
他這樣一說,端木琱眼睛一亮,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