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真人的這一番話,令莫閑眼目一新,雖然松溪真人沒有答應收他為徒,但松溪真人對待修行的態度,卻使莫閑頓生好感。
“多謝道長指點,莫閑十分感激,不能在道長門下,日夜受道長教誨。”莫閑感激地又施了一禮。
松溪真人不好意思的笑道:“我也有私心,玉芝是一味靈藥,對我煉丹有用,我只才指導你修行,補足元氣,雖然沒有玉芝,效果慢一些而已。”
“能得道長指點和贈書,道長給予晚輩的東西已遠遠超出晚輩的想像,晚輩怎麼敢再要玉芝。”
松溪真人心中一動,莫閑有些對他的胃口,他想起一物,說:“對了,玉芝我有用,洛山歸雁峰東南三十多裡,有一條靈溪,中有靈藥陰陽歸元蓮,其蓮子和蓮藕大補元氣,不過有異獸看護,憑你的功夫,倒不是不能收取,你在此峰上過幾天,待我收取玉芝後,給你一道符紋,你去收取就十拿九穩了。”
莫閑大喜:“多謝道長大恩,請教道長的法號?”
“我是宣明宗的松溪。”松溪一笑,他在此有將近半月了,雖然他不怕寂寞,有人說話總是好的。
莫閑在山上,翻看著《黃庭集註》,將自己的《黃庭經》也拿了出來,《黃庭經》上全是七言,主要是存思之道,其中有些關竅,莫閑看不懂,而長梧道人的《黃庭集註》卻將這些關竅一一解釋清楚。
莫閑這才明白,如“九氣映明出霄間,神蓋童子生紫煙”等等,“霄間”是指天空,在人則指腦部,“神蓋”喻眉,“童子”則是指瞳仁,而“紫煙”則指目光,亦稱神光,如此種種。
不僅是這些,更重要的是,《黃庭集註》將《黃庭經》修行系統化,明確指出修行層次,將《黃庭經》修行分為入靜四境、觀照四境、陰神四境、元神四境、還虛四境和入道四境,共二十四個層次。
入靜四境為靜心、止念、胎息和內明。
觀照四境是開竅、心光、神現和內景。
陰神四境是光明、出竅、顯形和禦物。
元神四境是琴心、胎仙、幻形和分身,之後還有還虛境和入道境,卻沒有具體敘述,只是有這二個層次,不知道是長梧道人沒有寫,還是沒有達到這個境界。
過了入道境,到達世間的巔峰,飛昇天界,層次清楚,每層都有效驗。
莫閑這才明白,不怪松溪真人說《黃庭經》是一部大法,按此修行,一步一個效驗,層層深入。
在《黃庭集註》的基礎上,再看《黃庭經》,這部經書豁然而明,莫閑不由得默誦起來:“上清紫霞虛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閑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變萬神,是為黃庭曰內篇……”
莫閑在一旁默誦《黃庭經》,松溪真人斜眄了他一眼,不覺點點頭,他沒有修行的經驗,居然能夠用默誦方式來入靜,既能熟悉《黃庭經》,又能在不知不覺間沉入修煉之中,便於入靜。
莫閑並沒有想到這一點,只是覺得默誦《黃庭經》自己有一種舒服感,他不知不覺之中,神思由大腦向下,目光追隨,似守非守於黃庭之地,只覺氤氳氣生,黃庭之中,似有似無一股純素之氣宛如白雲。
九氣映明出霄間,神蓋童子生紫煙。他真正體會到這兩句話的意義。
他的第一次修煉,不知不覺中達到了靜心的層次,這也在預料之中,莫閑近幾個月來,修煉形意拳法和猿公劍法,這兩者可以算是動功,雖然莫閑並不知曉,但成果也是有的,特別是他無意之中靈覺初生,事實上已入修行之門。
松溪真人並不意外,而莫閑卻想不到自己不知不覺中達到這個層次,半個時辰後,他感到一切很寧靜,一個念頭浮上心頭:“我這是怎麼了,難道是達到靜心層次?”
一念及此,他心中不由得狂喜,這一狂喜,讓他迅速退出了這個境界,心神不知不覺間就失守,他猛醒,想再次進入,一時心緒萬千,怎麼也進入不了。
“你剛剛修行,不要勉強自己,特別是在心緒波動的情況下,你起身練練武,平靜一下自己的內心,修行實質是修心,心態不對時,不要強自修行。”莫閑耳邊傳來了松溪真人的聲音。
莫閑一想是這個理,他也不勉強自己,站起身,先對松溪真人一禮致謝,便開始活動拳腳,走了一趟形意拳,又拔出劍,練了一套猿公劍法,以動治靜,心情反而放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