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文勉強安撫了周和,就去看望仁義公主一行。
仁義公主在路上奔波了五六天,到了安寧城,沐浴之後,用了些飯食,早已經入睡了。
這次送嫁的使者,卻是三千營的提督統領史文鏡。史文鏡原是蘇木手下的將士,十分擅長騎兵作戰。方王造反的那次,鄧雲鴻進京就帶著史文鏡。
一來二去,鄧雲鴻登基之後,史文鏡就成了三千營的統領。三千營是京城三大營裡的騎兵部隊,史文鏡做了三千營的統領,如魚得水。
他雖是蘇木的舊將,卻得鄧雲鴻的提拔,算起來,更像是皇帝的親信。之後,蘇木放棄兵權,回京養老。蘇家的勢力,也全部放棄抵抗,聽從了鄧雲鴻的安排。
上次信義公主出嫁,鄧雲鴻派了個張超送嫁。結果,年輕男女一路同行,日久生情,最後還惹出許多是非。
這次鄧雲鴻就學乖了,派了三十七八的史文鏡送嫁。仁義公主才十四歲,天真爛漫,兩者之間,應該不會生出上次的意外了。
徐乾文檢視了一圈送嫁隊伍的住處,就找史文鏡去了。
“徐指揮使,”史文鏡正坐著喝酒,就看見徐乾文來了。
徐乾文在北疆,一直在鎮國公帳下做一個小小的參軍。後來周和成了賢王,不再負責具體衛所的指揮。所以,安寧城所在衛所的指揮權,就交給了徐乾文。
“史兄,”徐乾文笑,“一路北上,可還習慣?”
“習慣?”史文鏡大笑,“在京城才不習慣呢。”
他十七八歲就北上從軍,前兩年才回了京城,算起來,在北疆的時間,差不多快二十年了。
“我就知道,史兄一定還未歇息,”徐乾文自己斟了一杯酒,喝了一口,笑,“所以就來叨嘮一下。”
“哪裡,哪裡,”史文鏡趕緊吩咐士卒佈菜,“此次北上,還要跟徐兄飲上幾杯,不醉不歸啊。”
“京城最近安穩,”徐乾文嘆了一口氣,“宋源在北疆,卻沒史兄這麼舒服了。”
史文鏡跟宋源,都是北疆騎兵的統領。算起來,宋源更勝一籌。只是,史文鏡進京之後,官職卻比宋源高了一些。兩人素日有些明爭暗鬥,這會兒聽說宋源很忙,自己在京城卻無所事事,史文鏡也有些不服氣了。
“上次宋源帶了三千人馬,”徐乾文又繼續誇了,“在小林河殺的契丹軍丟盔棄甲,連對方將領,都知道宋源的名聲了。”
“以多勝少,算的了什麼英雄,”史文鏡說,“若是我去,一千人人馬,就能殺退他們。”
“史兄英雄,在下早有所耳聞,”徐乾文誇了一會兒,又說,“只是,現在是太平盛世,京城又十分安穩,史兄怕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史文鏡被他使了激將法,心有不甘,就壓低聲音說,“不一定呢,三邊一帶,說不定還要開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