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讓何青衣她看過的衛所防備,何青衣只得盡己所能地了。
“出使那次只到大同為止,”何青衣:“大同城易守難攻,可靠近韃靼的陽和衛,位置險要,防備卻不強。”
“守城的是?”中宗猶豫了一下,想不起守將的名字。
張允在西霞關日久,對那一帶的將士非常熟悉,“王勳老將,經驗倒是很豐富,可人手不夠的話,只怕擋不住十萬大軍。”
“魏明,”中宗又喊,“你速速派人前去大同,讓周和增強防範,尤其是陽和衛。暫時以守為主,別貿然進攻。”
鄧如光猶豫了一下,可終究沒有出口。
兵家之事,一鼓作氣,二鼓而衰。現在按兵不動,如果達延來犯邊界,後商卻以守為攻,只怕會傷了士氣啊。達延士氣高漲,進攻只怕會越來越猛烈吧。
可中宗問了何青衣防備如何,就想著增強防守,避免戰爭。這想法,只怕有些被動啊。而且,如果三邊無縫可鑽了,達延很可能真的去打雲中城,索鐸的人馬,不是達延的對手啊。
中宗看似選擇了最不花錢,最省力有效率的防守,卻不知道,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只是,他是皇帝,他的意見自然是對的。鄧如光雖然久經沙場,卻也知道,有些話,不該的時候別。
何青衣聽周和那邊要打仗了,就有些擔心他的安危。可鄧如光和張允知道周和的本事,別他也有十幾萬人馬,就算周和只有三萬,達延的十萬人馬,只怕也傷不了他分毫呢。
定好計策,鄧如光和張允就出宮回了府。
“父親,舅舅,你們可回來了!”鄧雲遊一看見他們,就:“哥哥送了信回來,大哥正找你們呢。”
鄧如光和張允對視一眼,心想,周和來信,應該就是韃靼進攻的事。三邊的孫連玉一下臺,手下資深將士都跟著下獄,殺的殺,殘的殘,三邊的防守,自然弱了許多
達延這時候起兵,針對的就是三邊的這個局勢。
索鐸是後商扶持上位的可汗,民心不定,背後又沒同胞扶持,手中就那麼四五萬人馬。達延要想對付索鐸,隨時都能出手。可打狗看主人,對付索鐸,就得先對付後商。
達延故意透『露』訊息,自己要進攻雲中城。索鐸害怕,自然跟後商求救。可後商誰都看的明白,這達延的目的不在雲中城,反而在三邊的大同和延綏一帶。
大同城池堅固,達延如果硬攻,只怕佔不了便宜。可大同附近的關隘,即使守將死拼,一兩千的人馬,如何擋得住十萬大軍。一旦關失守,韃靼就能長驅直入,到時候,陝北一帶的百姓又要流離失所。
所以,中宗就決定,加強關隘的防備,死守城門,不讓達延有可乘之機。鄧如光和張允覺得,像達延這種人,應該狠狠地打一仗,直接殺了他,以儆效尤。可中宗的主意已定,他們也不好反對。畢竟,他們的主戰場在北疆,而不是三邊。
鄧如光和張允進了書房,鄧雲鴻正等著他們呢。
“父親,舅舅,”鄧雲鴻拿了周和的書信,:“達延進攻雲中城是假,只怕針對的是大同和延綏呢。”
“大同城池堅固,”鄧如光:“得讓張充心防範,延綏最近危險啊。”
“我已經提醒延綏了,”鄧雲鴻:“郭守義代守三邊固原,這人有通敵的嫌疑,只怕達延這麼一來,他會有些變數。”
“郭守義通敵,真的嗎?”張允有些好奇,他在西霞關多年,就沒聽過這事。
“真的,”鄧雲鴻:“何青衣親眼看見郭守義跟達延的手下來往,那場大火,就是達延手下放的。”
“何青衣對韃靼的事,怎麼那麼清楚?”鄧如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