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下了早朝,就吩咐何青衣,跟他一起去趟永壽宮,太后想見見她。
何青衣服侍他換了衣服,就一起去了太后宮裡。
滿宮的人又看見了,中宗帶了他宮裡的御前女官,跑去見太后了。眾口鑠金,何青衣根本就不知道,她在別人眼裡,竟然是那麼個紅人。
太后原來對何青衣的身份有所顧忌,可聽了韃靼的事,對她也有所改觀。
畢竟,慶王是個富貴溫柔鄉里長大的傻白甜,去三邊怎麼合適呢。太后覺得,不定,張允的女兒,還能幫點忙。兩夫妻,總得有個能扛事的吧。
這何青衣,很明顯就能扛事。
進宮才半年,尚服局的人誇她,她勤勞肯幹。跟她一起進宮的那些美人才人,哪個都跟她交好。到了御前,不卑不亢,也沒因為突然升級就做出些輕狂事來。再加上這次出使韃靼,還動了玉成公主改旗易幟,這功夫,可就難了。
太后自己也是個女人,如果遠嫁異鄉,還要心懷故國,她自問做不到。可這玉成公主,還被何青衣給勸服了,這點就不簡單了。
總之,除了寡『婦』的身份,太后對何青衣,是越來越滿意了。畢竟,她不想慶王去了三邊吃苦,就得給他找個風吹雨打都扛得住的妻子。沒出閣的姐,哪個有這本事?這樣想想,太后也算想通了,何青衣一回宮,她就吩咐中宗帶來見見。又暗地裡賞了自己的白狐裘。這門婚事,太后的態度,基本上已經算同意了。
見了太后,何青衣隻字不提韃靼的艱辛,只玉成公主有多好,對後商又是多麼的思念,住的懷遠樓和後商沒一絲區別。
又韃靼的皇宮,是怎麼仿著後商的皇宮,又云中城跟大同是如何的相似。這些,連中宗都不曾知道,一時間,大家都聽得興致盎然。
而這一切的背後,是遠嫁女子的血淚,也有出征將士的血肉。何青衣的妙口生花,卻悲從中來。後商宮裡的眾人,又怎麼會懂得,玉成公主經歷過什麼。
雖然何青衣在玉成公主手下,也差點吃了大虧,可她的生存之道,也是被『逼』無奈。如果可以,誰不想嫁一個好夫君,在後商好好生活呢。何青衣想到周和,臉上又是柔和了許多。
太后總覺得,何青衣這次回宮,整個人似乎更漂亮了。是神情還是容貌,太后卻不出來。事後問了曹嬤嬤,她也這麼看。
在永壽宮坐了一會兒,中宗又帶著何青衣回了乾清宮。
沒一會兒,曹嬤嬤就捧了些太后的賞賜,拿去乾清宮給何青衣了。大家一見,都這御前女官,現在是紅透了。不僅中宗喜歡,連太后都賞賜不斷。
各宮各院的人就開始琢磨,怎麼跟她攀攀關係。大家都這麼想,何青衣再怎麼拒絕禮物,總還有人塞了一些給她。比如尚服局的人,尚宮局的人,還有尚食局的人,何青衣跟她們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送了東西來,只能收下。
金翹一邊清點東西,左月一邊記錄,兩人都:“姐,你這是貪汙受賄啊。”
何青衣哭笑不得,她就差七頭六臂了,怎麼攔,還是有人送了東西給她。連田慶榮都來了,下次,是不是要誣告她收取賄賂呢。
她正清點呢,有個尚宮局的宮女,拿了一支珠釵過來,是她的姑媽,鄧夫人送進宮來的。
何青衣拿了珠釵一看,銀『色』的簪子,配了一個碩大的珍珠,雖然簡單,卻精緻又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