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一回乾清宮,張超就問:“周哥,你去哪裡了,魏公公找你呢。”
“我去壽康宮附近轉了下,”周和:“宮裡的侍衛巡邏,似乎一直沒去那裡。”
這時,魏明也出來,聽見周和的話,就:“這些人,老是偷工取巧,真出事就晚了,咱家去跟他們。”
周和問:“魏公公,你找我有什麼事嗎?”
“周侍衛,”魏明:“今早皇上提了,晚上要問你件事。結果,先前敬事房的人來送膳牌,皇上翻了王選侍的牌子,這會兒,怕是睡下了。”
敬事房的膳牌,就是妃子的齎牌,也就是俗稱的綠頭牌。敬事房管著皇帝和後宮妃嬪的房事,帝后如果行房,敬事房的太監,只要記下年月日時即可。
如果是皇帝和妃嬪,就麻煩一些,一般在晚膳之後,敬事房的太監呈上托盤,盤子裡放在六宮妃嬪的綠頭牌。皇帝想寵幸哪個妃嬪了,就翻她的牌子。敬事房的太監記下牌子,就去接人。洗浴停當,脫了衣服,包一個大披風,送到乾清宮。
今晚,中宗就翻了王選侍的牌子。
這王選侍,原是方王府的一個舞姬。方王送了幾個舞姬進宮,中宗讓她們留在教坊司。也不知道中宗是怎麼了,突然有就去了趟教坊司,讓人鼓樂吹笙,看了一歌舞,什麼正事都不做。
這點,魏明卻覺得很不尋常。因為,中宗勤於政事,連後宮都去的不多,竟然能在教坊司,呆上一整。
後來,見了這個王選侍,魏明就明白了。中宗幹嘛能呆一整。
這王選侍是舞姬出身,身材曼妙,體態風流,美麗自不用了,眼角略微上挑,媚態百生。那眼神一轉,魏明見了,都覺得不能自已,更何況中宗。
中宗的後宮,雖然有一後四妃六嬪,許多貴人才人美人,可每一個,不是大家閨秀,就是將門虎女,哪一個,都沒這王選侍的媚態。中宗跟王選侍在一起,突然覺得輕鬆不少,既不用考慮朝政,也不用考慮禮儀祖制。
這不,連著幾,都翻了她的牌子。一早上還跟魏明,要找周和問問三邊的事。等周和晚上來執勤了,他卻摟了王選侍,一早就去寢宮了。
聽中宗已經歇息,周和就問:“魏公公,皇上找我,是想問些什麼?”
魏明:“這個,皇上的心思,咱家怎麼知道呢。”拿夠了腔調,才:“怕是三邊的軍情,皇上想問問周侍衛的看法。”
周和心想,自己是北疆的人,皇帝問三邊,怎麼想著來找他了。莫非,真像徐乾文的那樣,皇帝已經打起三邊孫連玉的主意了?
內閣首輔高階,剛出發去了大同,而內閣大學士徐士吉,則去了山東濟南。一下子,朝裡的兩個股肱之臣都去了外地,中宗一下子輕鬆了不少。突然想起三邊的事,就想找個會打仗的,來討論一下,就跟魏明提了周和。誰知,周和還沒進宮,敬事房就把王選侍給送來了。一來二去,中宗也不記得早上的事了。
周和守了寢宮,裡面傳來幾聲女饒笑聲,又有男子的話聲,想來是中宗跟王選侍吧。
這會兒,月亮已經移到東邊,月光灑在地上,門口的青銅神獸,拖了長長的影子,照到殿內。周和往外走了幾步,這月『色』,跟北疆的月『色』,究竟還是不一樣啊。
對於父親早年慘死,周和跟鄧雲鴻的心態不同。鄧雲鴻要血債血還,周和卻只想做個偏安一隅的將士,帶兵,打仗,守城,騎馬,喝酒。每一件事,都是那麼的暢意,活一,便是一的痛快。
這會兒,他的心裡有了何青衣,報仇的事情,就更沒了想法。只想著,早日回到北疆,騎著馬,四處溜達。等何青衣出了宮,他就接了她一塊兒,住在高皇帝遠的北疆。教她騎馬『射』箭,夏的時候,去看無邊無際的草原。冬的時候,帶她去看漫滿地的白雪。
至於鄧雲鴻,只要他跟何青衣的約定有效,出宮之日,何青衣就跟鄧雲鴻再無瓜葛。雖然曾有夫妻的名分,可大公子跟她之間,既沒有夫妻之實,更沒有什麼感情。更何況,張留仙在鄧府做了何青衣,現在已經是眾人所知的鄧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