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嬤嬤嘆了口氣,心想,這個張留仙,幹活的時候是個利落人,手腳快,腦子活。年紀輕輕的,怎麼就沒點少女心呢。
老身都快五十的人了,想起那花燈飛舞的場景,都要心跳加速呢,她怎麼毫無反應呢,怕是在北疆那種莽荒之地呆傻了吧。
到了北邊的神武門,許嬤嬤從荷包裡掏出兩塊碧綠『色』的令牌,塞了一塊給何青衣。兩人一起舉著牌子,給門口的護衛看過了,才出了神武門。
這可是何青衣進宮以來,第一次正式走出宮門啊!
只是,她還沒高興多久,就發現宮門之外的很多地方,也算皇宮。就比如,跟神武門隔了一條崇仁街的萬壽山。
而崇仁街上,站滿了御林軍,銀盔銀甲,飄揚著紅纓,在這深沉的夜『色』中,顯得特別的亮眼。軍隊站了兩邊,中間留了一條通完萬壽山的路,這樣,就臨時搭了一條皇宮進山的人肉走廊。
萬壽山是一座山,其實是皇宮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的,地形本來稍高一些,再堆了土,就成了座不高,也不太低的山。設計皇家園林的人,就乾脆因勢利導,在山上種滿樹,建了宮苑。
最主要的,就是今晚舉行宴會的萬壽閣。
萬壽閣在萬壽山的半山腰上,山頂上有個廟宇,幾進宅子。皇家只有燒香的時候,偶爾會上去看看。除了幾個駐寺的和尚,平時不怎麼有人。
半山腰建了一圈的宮苑,眾星捧月般拱著萬壽閣。萬壽閣名字的來由,卻是跟重陽節有關。
皇帝事多,出行又冗繁,重陽登高的時候,就不能跟普通人一樣,去郊區的大山上爬。皇家就只得就近,去萬壽山上登高望遠,寄萬古之幽情。
也不知道是那一朝,有位太后特別長壽,又常去山頂燒香。皇帝見了,孝心一起,就把那山的名改了萬壽山,把萬壽山上的主宮,賜了萬壽閣的名字。做了太后在山上的住所。
雖萬壽山跟皇宮就隔了一條崇仁街,可畢竟不是皇宮大內啊。太后要召見個命『婦』,或者王爺,就比宮裡方便許多。
因此,這萬壽閣,就漸漸成了太后招待群臣,賜筵百官的場所。而各朝太后的生辰,如果不大辦,多數也在萬壽閣。公主出嫁,雖然多在永壽宮設筵席,可如果遠嫁,多數也在萬壽閣舉辦。
一到萬壽山,迎面就是一座高聳的漢白玉牌坊,寫著萬壽無疆四字,想來,就是給山改名的皇帝手跡。
何青衣跟了許嬤嬤,沿著臺階往上走。
萬壽山是座低矮的土山,臺階也造的很是寬大緩和,漢白玉的扶手,五步一隻獅子,形態各異。一眼望過去,也不知道有幾百幾千只獅子。工匠用心,可謂極致。
臺階正對著牌坊,而牌坊左右兩側,各有一條緩坡上山。畢竟,抬轎子上山,緩坡比臺階容易。偶爾,還有受寵的王爺,直接就騎馬上山,有緩坡也方便許多。
何青衣在臺階上走著,穿過樹木,隱約看見兩側的緩坡上,有車馬,也有轎子。想來,應該就是皇親國戚,前來赴宴。
山勢低矮,沒一會兒,就到萬壽閣所在的半山腰了。
斜著看去,宮閣似乎懸在半空之中,不似人間。
萬壽閣前的空地上,一幫子宮女太監,正忙著招呼新到的客人。
許嬤嬤問了個領頭的宮女,那宮女朝著斜上方一指,“六尚宮的人,都去凌煙閣了,你們也趕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