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看完信,邊笑邊:“坤文這孩子。”
其實,徐坤文跟周和同歲,都是十九。徐乾文大他們四歲,二十三。有這樣一個聰明絕頂,又拉風至極的哥哥,徐坤文的日子,可以想象,有多黯淡無光了。
只是,徐坤文的文才,雖然遠不及哥哥徐乾文,可這權子大,做事果決,人又務實,絕對是塊當官的好料子。
徐乾文把腳往凳子上一放,問:“鄧大公子是不是吃醋了,滿紙都連名帶姓地叫徐坤文。”
“應該是裝樣子吧。”周和:“他們分居總得鬧的真一點,正好坤文撞上去了。”
“你,他們怎麼認識的啊?”徐乾文覺得想不通,弟弟徐坤文,一直住國子監,按理,跟何青衣沒有交點啊。
周和指了指信,:“今年的狀元是何學瑜,就是她大哥。”
“何家也開始走科舉的路了?”徐乾文點點頭,表示有點意思。
“不止呢,”周和:“他們今年選上三個女兒了。我們才兩個,對了,你妹妹那邊有什麼訊息嘛。”
徐乾文攤攤手,:“我們府裡的信慢些,應該明後才會到吧。”至於徐若蘭,徐乾文是一點兒也不擔心的,若蘭不像他,反倒像弟弟徐坤文,膽大心細,不會出什麼差錯。
“對了,皇帝讓你進宮的事,你想的怎麼樣了。”徐乾文突然問。
周和搖搖頭,:“還沒回復呢,只北邊戰事吃緊,一時走不開,還拖著呢。”
“去的話心點,”徐乾文:“中宗貌似寬厚,實則多變,非仁君之相。”
周和點點頭,燒了大公子的來信。
炭火跳了兩下,不知,以後會如何發展。
中宗知道周和少年英雄,又是鄧如光的左膀右臂,名曰進宮,實則是分化他們,收為己用。
只是,朝中文官武將內鬥慣了,周和這樣只懂行軍打仗的人,又如何應對的過來。
徐乾文有點擔心周和,就:“要不,我給皇帝寫封告密信,跟了你一起進京城?”
“你進了京城,老爺怎麼辦?”周和更擔心鄧如光,他戎馬一生,多病『性』子又急,很容易出事。
話間,兩人都陷入了沉默。
鄧家的兩個子弟,被皇帝豢養在京城做人質。身為將門之後,卻只會紙上談兵,沒上過戰場,更沒帶過兵士。
鄧如光的身邊,就只有周和跟徐乾文。周和懂謀略,精騎『射』,在士兵中也有威望,鄧如光是把他當繼承人帶的。徐乾文雖然不著調,可認真起來,謀略兵法無不精通。這兩人組隊,即使鄧如光回京養老了,北疆也可以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