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貴妃道:“鳳歌,待將來賺了錢,本妃令太子妃把錢還你。”
“蓮母妃不必給我,把那筆錢存到皇家錢莊,用所獲得的利息,每過三年搞一個獎項名目,叫‘鳳歌獎’。以獎勵那些有特殊貢獻、立有功勞的女子,發象徵榮耀的項鍊,再發筆獎資即可。青溪縣的叫‘鳳歌獎’,蓮母妃家鄉的女學堂則可叫‘蓮妃獎’以此類推。”
女子也能揚名立萬!
也可以恩澤百姓,雖然只是女子,但也這是功勞一件。
蓮貴妃心下不由得激動了一回,這鳳歌一點都不貪功,人家只盯著青溪縣那邊。
得了皇帝恩准,江若寧謝過皇帝、蓮貴妃,打道回宮。
翠淺捧著玉盆,將她的冰玉草瞧了又瞧、看了又看,就跟尋回失散的孩子一般激動,又謝了蓮貴妃幫忙養植之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梁秀英、朱芸被請入宮幫忙。
正如玉鸞所說,梁秀英除了年紀比溫令姝小几歲,也是個才女型人物,字寫得好,性子沉穩,一聽說是要辦皇差,要建女學堂,立時來了興致。
江若寧因青溪縣善種桃李杏等水果,這幾樣最合做餞果,山清水秀,除了幾年前的百年大旱,其他時候幾乎都是風調雨順,瓜菜豐富,建議做個榨菜作坊,還可做豆腐乳等,又兼做豆瓣,特意選了兩名六宮會做餞果的宮娥、又兩名會做醃菜、醬菜的宮娥來,預備著建造作坊人才之事。
進入六月,公主們擬定的《女學堂章程》終於定稿,由江若寧與玉鸞親自呈給了蓮貴妃。
蓮貴妃召了德妃、賢妃來商議,在認為皇帝不能接受的地方進行了調整修訂。蓮貴妃給江若寧選派了一批二十多人的嬤嬤、老太監、宮人,令她們前往青溪縣籌建女學堂和“青溪縣鸞鳳果蔬女子作坊”。
這女子作坊的名字,是蓮貴妃與德、賢二妃想的名字,覺得這樣方才可以體現是六宮后妃與公主們掌管的作坊。
又能賺錢,又能揚名,這種名利雙收的事,三妃自是很樂意,也頗是希望能看到女子作坊賺銀子的事。
江若寧這一次大手一丟,給其間領頭的老太監給了十萬兩銀子,又遣了祝重八親自將一行二十多人送往青溪縣安頓。
訊息傳出,京城又起了漣漪。
溫令姝驚道:“鳳歌要在青溪縣建女學堂,我怎沒聽說?”
自從溫令姝在遊園會和瓊林宴後,她就被幾位公主、郡主厭棄了,就連京城許多貴女家辦了什麼茶會、賞花會什麼的,也不再給她下帖子,與她有往來的多是姻親、世交。
蟬羽道:“奴婢哪能知曉,今兒也是聽府裡幾個婆子議論,聽說府裡針線房上的管事婆子老家就是青溪縣的。前兒還問太太,說她想自贖。鎮北王府大廚房上的一個二十出頭的廚娘,就拿錢自贖,大太太聽說她要回鄉應聘女學堂的廚藝女先生,連贖金都沒要就賞了賣身契脫了奴籍回鄉。
前兒,廚娘給大太太寫信報喜,因與我們針線房的管事婆子是同鄉,也給她寫了一封信,她回去就應聘上了。這女學堂的先生全得是女子,女子作坊也都是女子。
還說青溪縣的女學堂建得又大又氣派,她現在在家鄉很受人敬重又很體面,說是不僅要做女學堂的先生,還要但任女子作坊的大師傅,可領兩分工錢。她現在正琢磨如何做餞果、怎樣做出美味好吃的醃菜、豆腐乳、豆瓣醬來,青溪縣女子作坊開辦起來,就專做這些的。說得針線房上的婆子也動心了,說她想自贖回鄉。”
回家鄉應聘做女先生,不僅是一份榮耀,更能為家鄉做些事,衣錦榮歸、落葉歸根,心有所託。
溫令姝不解地道:“這麼大的事,我怎沒聽說。以鳳歌的性子,遇上大事定會召我去編寫章程。”
這次鳳歌與玉鸞幾位公主編寫章程,召的是梁尚書嫡孫女梁秀英入宮,又宣朱芸入宮幫忙。聽說前些日子,二位小姐出宮回家。蓮貴妃還與皇帝求了恩旨,說梁秀英的寫好、詞語也用得考究幹練,皇帝一高興,賞了梁秀英一個“嘉秀縣主”,出宮的時候帶了縣主服袍、縣主戴的鳳釵頭面,又有蓮貴妃賞的布帛、頭面首飾若干。
京城貴女們都說,能與公主們共事是一種榮耀。不說旁的,早前的幾位公主陪讀,個個不是封鄉君、就是封縣主,人人都覓得良緣,風光出嫁。尤其薛玉蘭原是寒門官員之女,竟因鳳歌公主得識太子,成為當朝太子妃。
“這次沒召我入宮編寫,莫不是玉鸞、雪鸞姐妹在暗裡使壞?”溫令姝可是知曉玉鸞姐妹對她的厭惡,一定是這樣,因為她們使壞,江若寧就尋了梁秀英、朱芸幫忙。“沒本郡主幫襯,也不知道章程寫成個甚?”
她才是京城最有才華的貴女,她的文章連皇帝都誇,她可是“女學士”。(未完待續。)
喜歡紅妝名捕請大家收藏:()紅妝名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