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之時,江若寧又回了河家村拜祭江氏,這次又燒了一馬車的紙紮品。
河宗誠帶著新編的《族規》和大祠堂、族學堂的圖紙給江若寧看,又有他初擬的銀錢數額。
江若寧翻了一遍,道:“派幾個得力的後生隨本宮回縣城取銀子。《族規》定得不錯,以後就照著規定辦。河老爺父子擔不了族長,還得像河太爺這般知書識理,曉律例規矩的人才行。河太爺是族裡最有威望,年紀最長的,就由你們父子暫代族長一職。待栓子這輩長大了,若行事得體,再從栓子兄弟幾人選一人能擔此任的任族長,河太爺以為如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河宗誠當然樂意當族長,這當族長可有不少的好處,就像各家送的族例孝敬,一畝一成五的出息,加起來可不少,還有各家若有在外掙錢之人,照著規矩也要向族裡交出息的。這其中能動的手腳著實太多。
江若寧道:“本宮只是建議,你們幾個族老商議著辦,新訂一個族長,往後大事由族老們開會決定,小事就由族長做主。河老爺就做個悠閒族老也不錯。”
鳳歌公主提建議,這不等同是定了。
河宗誠樂呵呵在幾個孫兒攙扶下回了莊子裡,召集幾個族老一商議,除了河德平表示不滿,其他人都舉手贊同,著實是河德平沒有威信,家裡又鬧得雞飛狗跳,雖是朝廷封賞的孝義公,沒一點能讓人信服。
當天,入縣城的後生們就領回了五千兩銀子,其中四千五百兩是用來修大祠堂的,另五百兩是用來建族學堂的。
河氏族裡的人有了錢,立時就風風火火地開始建大祠堂,人多力量大,又還沒到農忙時,各家的男人跑前跑後,那幹勁比自家的還要上心,建祠堂是供子孫後代拜祭之地,可不能小窺,誰不想被子孫後代記住自己。
四七時,江若寧在河家莊河家坡拜祭完畢,河宗誠又來見江若寧。
“族人各家的良田都分下去了,哪家種哪塊就分哪塊,多的算是租族裡公中的田地,少的又從早前公中田地劃一塊補過去,族人都很高興。
另外,也開始建祠堂了,族中的子弟很熱心,地基打好了,木頭、石頭都運進去了,是請了風水先生選的基地。
公主,河劉氏要析產分居,要還是河家的婦人,帶著她所生的三個孩子單過,石氏、司氏不許她住在河家大院。你看……給她多少田地合適?”
給劉翠鈿分得多了,她未必能守住家業。
江若寧問道:“河太公以為分多少合宜?”
“德平說,早前老太太在世,將土柱、水柱兩兄弟分出去,各分一座縣城的宅子,又得了二十五畝良田。河劉氏有兩子一女,自來各家分家,姑娘都不佔份例。德平想照了早前的例,給栓子、柱子兩兄弟分五十畝良田,再給他們建一座院子。但石氏、司氏又哭又鬧不同意,說照著人頭只給四畝八分田,拿十兩銀子,讓他們母子單過。”
“河太公,他們不曉規矩,但你吃的鹽比他們吃的米都多。你說說你的意見。”
河宗誠想了良久,他現在是族長啊。
“河劉氏是結髮嫡妻,又發願不會再改嫁,要守她三個兒女過活,雖是析產分居,這族譜上頭還是有她的名諱。不能薄待,何況她最是孝順老太太。以我之見少則照著德平的意思,分五十畝良田再一座院子。多的話,只怕要分了大頭去,畢竟司氏現下還沒兒子,只得個一歲多的丫頭,沒道理讓小丫頭佔了大頭去。”
“河太公說得有理。”
這古人不就是男尊女卑。
司氏能幹又如何,不過是一些奸商手法,賺錢的法子多了去,江若寧最是看不上她用的那些法子。
“河太公就列個規矩出來,先給河劉氏母子分五十畝良田,若十年後,河司氏沒給大房生兒子,這家業就得重新分配。”
“公主這建議好,如此就不怕河家家業落到外人手裡。”
江若寧取了五十兩銀子來,“就照著河家灣的房子給河劉氏母子建一座小院,她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不易,勞河太公幫忙給她家買幾個下人,最好是一家子的。她是析產分居,該避的忌諱還得避。”
河宗誠得了銀子,回族裡就開始給河劉氏母子造新屋,有錢好辦事,又有族人幫忙,沒兩日料備齊了,人也開始動工了。(未完待續。)
喜歡紅妝名捕請大家收藏:()紅妝名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