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孔知遙放下筷子道:“你的這個東西,在心理學,還有在哲學裡,都有對應的解釋。”
他只能告訴這個大兄弟別人所認知答案,而他自己……並不在乎答案和真相是什麼。
“你?”朱熹急切道:“有解釋的法子?”
“在心理學上,人們構築善惡有報,是為了獲取控制感和安全福”
孔知遙注視著他,認真道:“只要這個體系被構建出來,人們信仰這個體系,就感覺世事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做了好事就會有好報,做了壞事就會遭厄運。”
換句話,在這個體系裡,不做壞事就能平安幸福的過完一輩子,可以讓人有安心的認知福
那位大兄弟愣了一下,只感覺心裡有什麼東西在消失。
他原本以為自己離真理越來越近,可是孔知遙出這些話出來,就好像又把自己打回了原點。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孔知遙豎起手指道:“有些人會指責受害者,比方那些被霸凌、被強姦、被偷竊的人,從各種角度證明那些受害者是有過錯的,你也應該遇到過吧?”
被強姦是穿的太少,被偷是你財物外露,你活該。
“但是,有一部分人這麼指責受害者,是因為他們需要活在一個穩定的體系裡。”
只要證明這些受害者是做錯了事才會遭遇禍患,他們就覺得自己活在安全而穩定的世界裡。
這就是心理學的真相。
朱熹略有些呆滯的看著那籠包子,一時間腦子裡亂糟糟的。
“而哲學的話,”孔知遙擦了擦嘴道:“哲學的答案相比於我剛才的這些,就更殘忍了。”
“你想聽嗎?”
作者有話要: 下一章不會講太多這個內容,只是簡單提一下哲學範疇的答案,然後繼續走主線。
怎麼呢,相比於《科學》,這一本里的歷史人物相對而言比較少,每個人都在探究追尋不同的東西。
趙構和完顏雍想要下,想知道如何才能打敗敵饒答案。
朱熹作為一個思想家和哲學家,一直在追尋各種哲學問題的真相。
而辛棄疾,作為一個勵志要惠及民生的人,他修習文武也好,去學臨國的知識也好,是在追尋‘如何才能讓百姓幸福安康’。
估計上本書裡西班牙乞丐的那個比喻,還是會再問他一次嗯……
評論區的爭執我看了一眼,怎麼呢,
這本書的世界觀,以及主人公的政治觀念裡,
國家,權力,不是私有物品,不是一個需要佔有的寶貝。
我坐在這個位置上,是得到一個身份,一個工作,一個責任,而不是我得到了這個國家……
看見大家在討論各自的觀念挺開心的,但是不要談論現實的政事,謝謝哈。
感謝所有追文、打賞和討論劇情的寶貝們,祝你們今晚也做一個甜甜的夢。
晚安啦。
喜歡[群穿宋朝]蒼穹之耀請大家收藏:()[群穿宋朝]蒼穹之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