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習俗從臨安傳去附近各省甚至到了金國,都是為了讓人們去懷念亡故的舊人,同時期盼萬里之外的遊子可以早日歸來。
而最後一項規矩,是照虛耗。
青玉和柳恣全程圍觀著辛棄疾裡裡外外的忙活,簡直有種看古代紀錄片的新鮮福
他們相當默契地在嗑瓜子時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辛棄疾找不到白蠟燭,之前沉迷讀書沒有來得及提前準備,此刻才有些懊惱。
青玉想了想,挺身而出的給了他一根手電筒。
這照虛耗,是要在床下點燈。
酒果備好用來送神走,床下還要徹夜點燈,家家戶戶都是如此。
辛棄疾睡覺前趴著看了眼床底下亮著的手電筒,總覺得哪裡不對,又好像沒什麼不對。
到了除夕的地方,整個揚州猶如工業時代的倫敦,散起瀰漫的煙塵來。
松盆和蒼朮在各處被焚燒出濃密的煙霧,順著東風往遠處飄散。
人們在驅邪祈福,也在祭奠這一里慘死的岳家父子。
他們戎馬一生,拼了命掙回的宋家江山,最終還是被那皇帝為了求和拱手讓了回去。
那一爆竹響了一夜,文化部的人也趁興放了些煙花,又開起了新年假面舞會。
他們知道這城市裡各種饒顧慮,索性開放了禮服和麵具的租借,當晚就被一搶而空。
這一次,舞池裡笑容青澀、腳步慌亂的青年男女,當真多了不少。
公寓裡的三人都沒有出去,各自在客廳裡忙活自己的事情。
窗外大雪紛飛,路上還有除冰車在忙碌不休。
客廳裡雖然沒有炭爐,但暖氣卻已經把整個屋子都烘的暖洋洋的,讓人無賭起了睡意。
自從揚州這邊的軍工廠、煉油廠陸續建立開工,排出的熱氣在冬季便被集中收集起來,參與新環境的供暖和能源迴圈。
舊城區的人自然還是隻能燒炭取暖,但新城區已經開始安裝暖氣和排水系統了。
早在盛夏的時候,揚州城就開始設立集中納涼區了。
圖書館、禮堂兩處只要出示id二維碼都可以進去納涼,躲避驕陽的烤灼感受下空調帶來的好處。
老百姓們雖然不太敢去這些新場所,但一兩個得了樂子的人出來以後到處炫耀,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搶著進去吹吹涼風,感受臨國新的神蹟。
而id補錄的事情自然也進行的非常順利。
到了冬,不僅圖書館和禮堂開放了供暖支援,新開的幾家現代酒館和書店也開始提供類似的服務。
那些自以為身份低微的人進去的時候,都侷促不安又一臉渴望。
但裡面站著的臨國人笑的都一團和氣,還分出不少的點心和熱茶飲出來,讓大家隨意取用。
當然也有士子進去吹夠空調之後,出來再罵罵咧咧的唾棄這些臨國人佔了他們的揚州城,裹緊寒薄的衣服回家睡覺。
不過那都是另一回事了。
有些人不是不懂這成王敗寇的道理,只是裝糊塗而已。
辛棄疾聽著窗外呼嘯的風雪,低頭專心寫字。
他唯恐自己忘了自己的身份,也擔心自己生疏了一手的毛筆字。
如今已經用鍵盤滑鼠和電子屏頗為習慣,每日練一次毛筆字有時候都會耽擱。
柳恣不知道什麼時候湊了過來,安靜地看他默下的那一行行詩詞。
嶰管變青律,帝裡陽和新布。晴景回輕煦。
慶嘉節、當三五。列華燈、千門萬戶。
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蕭鼓。
那青年垂著眼眸,凝神聚氣的運著手腕,心思蘊含在了這字句之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