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
你們以為會有爆炸,然後俾斯麥厚實的裝甲抗下這次的攻擊?
想多了!
艦炮的炮彈選擇多數時候是穿甲彈,穿甲彈也有好幾種。
質量輕的炮彈,用作近距離平射,因為炮彈質量輕,可以直接以幾乎平直的彈道打到目標身上,又快又狠。
還有種叫重彈,雖然人家叫重彈,但它一般是被拿來做遠端射擊用的。
抬高炮塔仰角高度,將炮彈打到天上進行跨射,重彈被拋到天上後不但有巨大的慣性作用,還有受到地心引力二次形成加速度度。
輕彈打側舷裝甲帶。
重彈打穹甲就是甲板)。
以自身重量生生砸破目標裝甲,爆炸毀傷能力一般比輕彈要大上不少,末日初代使用的就是重彈……
15公裡的距離對常規戰艦而言選擇用拋射更能對目標造成傷害,它的選擇沒有錯誤。
也不是末日初代運氣不好,準頭差了一點,隔著十幾公裡的距離,任何能打中敵人的攻擊都是有效攻擊。
只是裝備有現代計算機做輔助的俾斯麥已經算出了哪些攻擊威脅較大,提示俾斯麥優先防禦,像這枚“幸運”的重彈就被計算出著彈點,認為沒有威脅然後被“放行”了。
高速飛行的炮彈穿透俾斯麥的能量護盾!
duang的一聲!
炮彈重重撞擊到俾斯麥號戰列艦側舷裝甲上。
最後又被重重……彈飛!
我們未能擊穿敵人的裝甲!
戰艦的特殊設計,防禦裝甲帶主要就是佈置在船舷的兩側,可以這麼形容,將一艘戰艦比喻成一枚雞蛋,幾乎大部分的裝甲都在蛋殼上。
這枚炮彈要是落在甲板上還說會給俾斯麥帶來點傷害,但它裝在了側舷……
俾斯麥可不是中間棲姬,雖然兩者都是艦體噸位被增加數倍,蛋基礎在那裡,中間棲姬是50變成了100,俾斯麥只是10變成20。
而且俾斯麥的改造時間遠遠早於中間棲姬,艦體的強度也是早早就被恢複更往上進步幾個階段。
理論上俾斯麥能經受得住n3型電磁炮的近距離多次的常規射擊。
俾斯麥就是能這麼叼,拿最強的矛來實驗自己最強的盾!
蛐蛐一枚飛了15公裡的炮彈,哪怕你口徑是460毫米,打在俾斯麥的側舷上照樣給你彈飛了。
而且因為是重彈,重彈的特點是以慣性破甲,要的是整個炮彈鑽進來再爆炸,不是輕彈那種透過爆炸釘刺破甲,打在你裝甲上炸出一個針眼效果。
當重彈撞到鐵板上的時候,不是它砸破對方,就是把自己撞扁!
末日初代的炮彈duang的一聲撞擊在俾斯麥側舷主裝甲帶上,啪的一下把自己頭都給撞歪掉,力的相互作用下被重重彈飛。
最終落入水面消失不見。
俾斯麥號除了裝甲帶上被撞出了一個小坑外,毫無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