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透生活的人很多,但很多都是假看透,嘴上出頭,內心無力。
不"說"看透生活的人,往往很多都看透了,嘴上無力,內心堅韌。
生活,本就是一個遭受磨難的苦修行,你認為自己慘,殊不知比你慘一萬倍的也大有人在。
說到底,這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強求太多,太過急功近利,汲汲營營而幻想著一步登天,人都是懶惰的生物。
其實,每個人都有著猴王心理以及報復心理,愛趨向於嫉妒、羨慕甚至“我得不到的就要毀滅”的極端病態心理,只要任其枉之,就能夠爆發起來。
很多人把"自己"看得太重,總以為世界上除了他自己以外就沒人能與之媲美了,這種"自我"心思矇蔽著他的雙眼,使他再難看清他的卑微與醜陋。
而這些人,也經常會因為一些不起眼的小成就而得意起來,沾沾自喜,目空一切,浸淫其中,愈發不能自己,彷彿能把成功唾手可及。
雖說沒親身經歷者是不能隨便評論的,但能去談談觀後感,說說個人體會,其實這些人故意把"大作"拿出來,就應該接受風吹雨打,這樣才可見七色彩虹。
可他們卻缺少廣闊的胸懷,一旦遇到一丁點不如意了就開始自我安慰,總以為是別人不懂欣賞,沒遇到伯樂,事實上存在的紕漏的確有很多,生硬、機械化特別明顯。
人生,就是一場遭受磨難的苦修行。
也許"成長"就是學著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的真相:學著看淡生命中的分分合合,學著承受起生命中所不能承受的"重",學著從傷悲的容顏上輕露一抹微笑,學著去接受不能接受的一切,學著朝向明天發動,直到死去。
雖然人這一生只有三萬光陰可用,但用的有價值,日子是恬美充實的,歲月是安然靜好的,這一生一世就沒虛度,也就沒白活這一遭。
可真實卻是這樣一番景象有工作了,開始比工資;有媳婦了,開始比姣好;有子女了,開始比萌態;孩子上學了,開始比學校...
繼續著父輩們的撫養模式,教育模式,開始正常化,開始又一輪迴,開始漫無目的,開始無邊無盡的攀比。
都知道錢是好東西,也都在追名逐利,可有天真的擁有這些身外物了,卻已經變得自私,沒了感恩之心,而心也不再火熱火熱的了。
想想當年一無所有時,輕易地在愛情的世界裡許下很多承諾,且不管現實與否,都是真心實意的,卻沒一個關於"孩子與父母"同行旅遊的承諾。
再看看現在逐漸鼓起的腰包,開始懂得了物質是生活的基礎,也是愛情的大梁,卻還是沒有"孩子與父母"同行的現實,就像他們逐漸被淡出了,雖然口口聲聲說著感恩感恩,實際上的確把他們淡忘了。
可我們夠格嗎?
夠格去忽視他們嗎?
夠格去批評他們嗎?
夠格不去陪陪他們嗎?
也許會有很多很多的藉口,但歸根結底不是沒錢,是有錢也不願給父母花了,是有時間也不願陪陪父母了,都給媳婦,都給岳母,都給新的家了,都已將自私融進骨子裡了。
生活只是一場自我救贖的過程,雖然會痛,但會快樂。
很多失去熱枕之心、感恩之心、是非之心與善惡之心的男男女女,蠶食父母身上的每一寸肌膚,每一分金錢,生生吞噬,不分生死。
想想這一世生命,父母給的,想想這一生繁華,花父母的錢,吃父母的糧食,用著父母辛苦錢買來的一切,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買房、買車、彩禮錢,都讓著父母包辦,這個時候開始"孝順"父母了,可父母不是提款機,哪能輕易得來這麼多錢,大多數都是外借的,父母去還的。
見識過也親身體驗過這世間的人情冷暖,如好人的一片真誠與善心,負心人的一派虛情與假意,還有不同人不同感動的事蹟以及不變著的欺詐與欺騙。
才發現生活只是一場自我救贖的過程,雖然會痛,但會快樂。
後記:無心人隨手塗鴉之作,聊以自我救贖,切莫對號入座,寫於2015年10月20日阜陽市。
<!17k>
喜歡回憶頻頻擾請大家收藏:()回憶頻頻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