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人與明教更是劃清界限,不敢有任何沾染,生怕殃及池魚,不慎背上謀反作亂的大鍋。
再加上明教中人行事往往我行我素,甚至乖張暴戾,視江湖規矩如無物,故而被江湖中人視為“魔教”。
一眾江湖術士平日裡雖然接觸不到上層武林,但沒吃過豬肉,誰還沒見過小豬走嗎?
驟然聽到這魔教之名,頓時如臨大敵,幾個不夠沉穩地方士甚至拔出武器,直指這位白骨觀音。
釋靜庵既然敢報出真實身份,自然早已猜到會是這種結果。
她對眾人的態度無動於衷,目光直視丁春秋,顯然只在意他的態度。
丁春秋自是震驚,不過不是因為“魔教”之名。
他怎麼也沒想到在這天龍世界,竟是能遇到日後在倚天時期大放異彩的明教。
不過想想似乎倒也合理,倚天明教常常掛在嘴上的驕傲,那位差點遭反成功的先代教主方臘,似乎就是北宋時期之人。
至於“魔教”之名,對他這穿越者兼重生者而言自是全無影響,此時丁春秋最感興趣的,卻是此時的明教教主究竟是誰?
難道真是那姓方的?
既然是明教,那麼是否還有那左右光明使,四大護教法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是丁春秋暫時卻無機會了解明教詳情了。
早已是心急難耐的王副都頭哪管這尼姑是明教還是暗教,將圍觀眾人推開,衝過來直接問道:“馬大人已然為國捐軀,第二路人馬全軍覆沒,只餘你一人倖存,你可知道馬大人之前究竟遇到了什麼?那男童究竟是什麼人?與這場屍禍到底有何關聯?”
王副都頭一連串問題丟出,砸的白骨觀音暈頭轉向。
她轉頭看了一眼丁春秋,似乎在徵求他的同意,然後才回答道:“我並非與你們那位馬大人同路,只是之前與那隊官兵同時遭遇屍潮圍攻,於是便互相照應而已,至於那位男童,在我遇到你們馬大人之前,他就已經在隊伍中了。”
眾人聽到這裡已經失望無比,沒想到第二隊唯一的倖存者,竟是個外人。
所幸那釋靜庵還有下文。
“不過之前屍潮不太洶湧時,我倒是聽到你們馬大人和其他人議論過這孩子,好像是說他在屍潮之中,那無數殭屍卻是饒他而行,沒有傷他分毫,聽一名老法師臨死前所說,這孩子與那屍王必然有所關聯。”
聽到這裡,眾人頓時恍然。那撒灰老道一拍大腿,似乎也終於想起好像是有這麼一說。
若真是如此,那麼之後就要好好考慮一番,如何利用這孩子引出屍王,徹底平息此次屍禍。
事情多的要死,王副都頭也顧不上其他,就招呼幾名頭目要商議下一步如何行動。
原本他也想叫上丁春秋這個隱藏高手,然而卻遭到拒絕。
與那是真是假都不清楚的屍王關係者相比,丁春秋顯然對那明教更感興趣。
於是待眾人離開後,立即向尼姑追問道:“喂,白骨師太,你們那明教,現任教主是誰啊?那左右光明使,四大法王又是誰啊?還有十大神魔又是咋回事?這不是日月神教的原創嗎?”
丁春秋一連串專業內行的問詢,頓時引來小太監與釋靜庵兩雙目光詭異地注視。
小太監出身於大宋朝廷的番子機構,對這心心念念要造反作妖的明教自是十分敏感。打心底也不想丁春秋與明教有過多瓜葛。
但他也十分懂事乖巧,知道自己不能左右丁春秋的意志,於是並不插口,只是靜觀其變。
這白骨觀音顯然沒想到丁春秋非但對明教沒有成見,竟是對其內部的組織架構也是一清二楚。
言語眼神之中,竟是對明教大有興趣。
此人乃是曠世之才,年紀輕輕一身武功就不在光明雙使及四大法王之下,若是能將其拉入明教,自是大功一件。
白骨觀音釋靜庵有了拉丁春秋入教的想法,再加上他還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明教教義嚴令有恩必報,有債必償,再加上這些情報也並非機密,自是可以用來滿足丁春秋的好奇心。
“我明教傳承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教中人才濟濟,能人高手如雲,當代鍾教主雄才大略,武功通玄,天下無敵。座下光明左使藍清城,光明右使聶海風,還有清淨、光明、大力、智慧四大法王,以及我等十大護教神魔輔佐,只要機會到來,必然大業可成!”
喜歡春秋老仙大傳請大家收藏:()春秋老仙大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