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
此時,一個少年跑了過來,對遼東王單膝下跪,“紹有報國之志,奈何無門,願自此追隨遼東王,匡扶漢室,興我大漢!”
劉寒看著面前的袁紹,眼神淡然。
其實他與對方的歲數相仿,都是二十歲出頭的少年郎,只不過二人的心境卻天差地別。
因為劉寒站在山巔,所以他才看的更遠,知道腳下的山馬上就要崩塌了。
而袁紹卻不知這些,他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只有滿腔的熱血。
“還有我!”
就在此時,又有一位少年走了過來,他正是曹操,身上鋒銳宛如剛出爐的利刃。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雖不才,卻也願隨遼東王扶大廈之將傾!”
袁紹的話讓曹操醒悟了過來。
心有匡漢之志,可若是不能行匡漢之舉,又與朝中的那些庸人有何區別?
大丈夫七尺之軀,當行靖祖之事,以血補天,以命護國!
看著面前兩個意氣少年,劉寒陷入到了思考當中。
四百年大漢,不應該就這麼失落的從歷史中退場。
這四百年來,他們打服了東胡、打服了匈奴、打服了南越、西域...
他預感到亂世即將到來,一旦到了那時候,中原必定群雄逐鹿,耗盡漢人底蘊。
等到那個時候,異族必然會趁著中原衰微大舉侵略,對漢地黎庶燒殺劫掠。
等等...
劉寒的心中忽然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既然他已無法挽回大漢的頹勢,何不在這最後的時間,不惜一切代價將異族敵國剷除呢?
如果大漢不亡那自然是最好不過,天下太平萬民無憂。
如果大漢亡了,那也要拖著這些異族敵國一起死!
想到這裡,劉寒審視著面前的兩個少年,道:“陛下命我節制邊軍,而我也馬上就要回北境了。邊關苦寒,沙場無眼,如果你們來我手下做事,生死都不能保障,我可以給你們一個機會,收回剛才說的那些話。”
袁紹與曹操對視了一眼,而後一同齊聲說道:“我等,願為大漢赴死!”
……
翌日,袁府。
袁紹正在家中收拾行囊,而一旁則站立著一個十餘歲的少年,用複雜的眼神看著自己同父異母的兄長。
“哥,你真要跟著遼東王去北境邊關嗎?”袁術終於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道。
袁紹的動作頓了一下,方才緩緩說道:“大丈夫若要有所作為,提三尺劍平天下,豈不快哉?”
“可父親說了,遼東王性格過於剛毅,與群臣不和,與他牽扯的太深,對我們袁氏一族沒什麼好處...”
“我意已決,你不必再勸了。”
見袁紹的態度不容置疑,弟弟袁術只能嘆了口氣,拂袖離開。
袁術也懶得勸了,他與袁紹雖名為兄弟,但二人卻同父異母。
弟弟是嫡子,而兄長卻只是庶子,他們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貌合而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