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二年,天災,大疫。
三年正月,河南、河內饑荒,人相食。
四年二月,地裂、海溢;三月,大疫。
五月,地裂,雨雹,山水暴出,死者甚眾。
同月,漢帝劉宏遣第十六世遼東王劉寒賑災。
只有國家陷入危機的時候,皇帝與大臣們才會想起來還有遼東王能拯救他們。
……
建寧四年的魏郡,被死亡的陰鬱所籠絡。
官道兩旁,餓殍枕藉。有人蜷縮在牆角,皮包骨頭,眼眶深陷,用空洞的雙眼望著天空。
更遠處,一群衣衫襤褸的災民圍著一口枯井,用木桶颳著井壁最後一點溼泥,舔舐著,吞嚥著,只為緩解喉嚨裡火燒般的乾渴。
年輕的遼東王劉寒注視著這一幕,眼神也隨之黯淡了下來。
他去詢問街邊衣衫襤褸的災民,試圖問明白災情,但卻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
那些災民躺在乾涸的土地上,不想浪費口水去說話,保持沉默可以讓他們節省下來一絲力氣,彷彿這樣可以讓他們活的更久一些。
這裡的百姓早已麻木,安靜的等待著死亡的到來。
侍衛忍不住說道:“王上,我們救不了他們。”
“孤知道。”遼東王劉寒緩緩轉過身來,眼神平靜。
他什麼都做不了,雖然他奉漢帝之命前來賑災,但朝廷卻並未撥給他賑災的糧食。
百年的盛世,為大漢攢下了豐厚的家底,直到那位女相國死的時候,仍然保持著富裕的國庫與雄厚的底蘊。
如今才過了十多年的時間,朝廷卻拿不出來賑災的糧食了。
並非無糧,而是有些人不願撥糧。
京城中的達官貴人錦衣玉食,糧倉裡的米山甚至都已經發了黴。但他們卻不願將自己碗裡的飯去分給即將餓死的百姓們。
百姓餓死,與他們何關?
他們留下來的糧食,要用來鎮壓那些餓極了要造反的災民。
遼東王劉寒第一次對自己的信念產生了動搖。
這樣的大漢,真的還值得他去拯救嗎?
不對...
他也救不了大漢了。
九州黎庶餓殍遍野,天街公卿醉生夢死。
大漢,天命已失。
腐朽的世界裡,遼東王劉寒隨意的一瞥,卻看到還有一個小道人奔走在災民當中。
那小道人穿著一件破爛不堪的布衣,試圖用自己的醫術來為百姓們治病救命。
他猶如黑暗中的曙光,拼盡全力燃燒自己,試圖將那些瀕死的百姓從鬼門關前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