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沒什麼親戚, 楊爺爺和楊石峰現在唯一的親戚就是隔壁的楊二叔, 但是現在也不怎麼來往了,所以整個新年全家人都是待在家裡度過的,但每天吃吃喝喝聊聊倒是其樂融融,比之前的那麼多年都要開心。
楊爺爺知道十一要蓋學堂的事情, 心裡特別高興,直言十一這是在造福百姓,主動要求幫忙打學堂裡的桌椅, 積極性十分之高, 十一就給他畫了圖紙,然後一整個年楊爺爺就在賣力的打桌椅中度過。而小石頭就是楊爺爺的小學徒工,跟在後面忙前忙後的,一會遞木頭,一會送杯水, 像只辛勤的小蜜蜂。
楊石峰呢,則天天琢磨著做些什麼好吃的能讓十一吃下去, 每嘗試一道菜, 要是十一能吃下點的話就能高興一整天, 十一要是吃不下去就會立馬再研究其他的菜式, 十一看他這樣, 也願意配合他, 所以整個過年期間都是在不停地試吃, 雖然還是不怎麼有胃口,但好歹沒有再瘦了, 身體也好了不少。
一家人就這麼各自忙碌著過完了新年,出了正月,十一原本打算的蓋學堂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
蓋學堂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人手,這個倒不用擔心,村裡什麼不多,就是人多,楊石峰立馬去找了村長說了這事。
村長滿頭頭發白了大半,臉上皺紋橫生,整個人蒼老得不行,一點也不見之前的精神氣,不過,聽完楊石峰說的事情後,渾濁的眼睛還是立馬亮了起來,忍不住問道:“沒開玩笑吧?這是真的?”
楊石峰認真點頭,“村子您放心吧,這當然是真的,十一想用她自己的錢蓋個學堂,以後咱們這十裡八村的人都可以把孩子送來上學,而且學費很低的,沒錢也可以用糧食抵。”
村長哪裡能想到他們這窮苦的山窩窩裡竟然還能有蓋學堂給孩子們念書的好事,簡直跟聽天方夜譚一樣,但這事情還偏偏就是真的,村長激動得眼眶發紅,頹喪的臉上也綻放出興奮的光彩,一個勁地說:“好,好啊,真的太好了。”
楊石峰握了握村長枯草般的大手,道:“村長,現在年也過完了,十一的意思是現在就開始建造學堂,我想著這事情跟村裡人說說,讓大家都來幫忙,反正現在剛出新年大家也沒什麼農活。”
村長連連點頭,“這肯定的,蓋學堂是大事,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天大的好事,以後每家每戶的孩子們都能讀書識字了,大家知道了都得感謝十一大夫,現在錢十一大夫已經出了,力氣就讓村裡人來出吧,這事情大家應該出力的。村裡壯勞力多,大家一起忙,很快就能蓋好的。”
村長立馬就敲鑼打鼓召開了一場村民會議,全村人都集中在村東頭的場地上,在會議上跟大家說了這事,結果自不必說,引起了所有人的轟動,立馬嘰嘰喳喳地討論起來。
“真的?咱們這裡也能有學堂?不是鎮上才有的麼?”
“那豈不是也要有很有學問的夫子來咱們村教孩子了?咱們村以後也要有文化人了?”
“那是不是我們家孩子都能去唸書了?那以後不也成了有學問的人了嗎?”
討論著討論著,就有人提起束脩的事情,“可是念書很貴的,咱們農家人哪裡念得起啊,這樣光蓋學堂有什麼用。”
楊石峰也聽到人群裡有人擔心束脩貴的問題,站出來給大家解釋道:“各位鄉親,我們之所以蓋這個學堂,是想咱們這裡的孩子們也能有書讀,不至於大字不識,以後整天只能彎腰伺候莊稼。孩子們念兩年書,就算不能學出大學問,最起碼會寫自己的名字,會算賬,以後出去也不至於被別人騙了。我們希望孩子們都能來讀書,但也知道大家出不起那麼多的錢給孩子念書,所以你們放心,我們的學堂不會收那麼貴的束脩,鎮上收多少錢,我們這裡只收三成的錢,實在沒錢的,還可以用糧食來抵。”
村民們聽聞他這麼說,別提多驚喜了,三成的學費!這得便宜多少啊!就算農家人沒錢,但是三成的錢還是能出的起的,更何況還可以拿糧食來抵,這麼好的事情肯定不能讓孩子錯過啊,就算只學個一年兩年都好啊,最起碼不用當睜眼瞎,就像楊石峰說的,以後出去不至於被騙。
當下大家都心動了起來,特別是家裡有小孩子的,都已經在心裡琢磨著要送孩子來學兩年了。
村長看大家這麼激動,臉上的笑更深了,抬起手往下壓了壓讓大家安靜,這才說出接下來的重點,“這蓋房子的錢十一大夫已經替咱們出了,現在就等著開工。但這蓋學堂需要勞力,我想著這是為了整個村子造福的好事,大家都應該出自己的一份力,所以要是有把力氣的,在家裡沒事的就幫著蓋房子吧,也算是為學堂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你們看行不行?”
“行!”村長的話音剛落,底下就響起熱烈的響應,很多男人主動站起來說一定會去幫著蓋房子,女人們也是一百個同意自家男人去,蓋學堂可是個了不起的大事,能親手把一個學堂蓋出來本身就是個光榮的事情,更何況這是個對每家每戶都十分有利的事情。
就這樣,村裡一大半的壯勞力都站出來說要參與蓋學堂。
這下人有了,學堂立馬就能蓋了。楊石峰帶著村裡幾個壯勞力跑去了鎮上,去買蓋學堂要用的青磚和瓦片。
其實村裡蓋房子一般都是用的土坯,外面用泥抹上就行了,房頂則是用稻草,但是十一覺得土坯房又不好看還不安全,給孩子們用的房子還是要結實一點才好,而且,學堂也不好太寒酸,所以就拍板蓋磚瓦房,反正她手裡的錢夠。
青磚和瓦片買回來後,房子立馬就能動土,村裡人的屋子都是自己蓋的,也有不少專門給人建屋子的熟手,所以幹起活來完全不用操心,十一隻用把自己設計的學堂圖紙跟建房子的人說說,他們就很快懂了並動手幹了起來。
百來個壯年男子的勞動力不是蓋的,雖然這個時代沒有機器,一切都靠手工,但是速度依然很快,地基只花了兩天就挖好了,又過了兩天,牆已經平地而起。
十一每天下午都會去工地上看看,算是溜達溜達,畢竟懷孕了也不能一點不運動,這樣對身體不好。
就這樣過了半個來月,眼看著學堂的雛形已經要出來了,十一開始考慮給學堂請夫子的事情。
結果這十裡八村一個文化人都沒有,連個秀才都沒有出過,十一原本還以為能找到個秀才來教教孩子們,哪知道真的一個都找不到。那就要去鎮上找了,可是人家如果本來在鎮上教得好好的,哪裡願意回到山窩窩裡來教書呢,畢竟這裡那麼閉塞貧窮。
十一忍不住確認:“這裡真的一個讀書人都沒出過?”
楊石峰搖搖頭,他是不記得有讀書人的,要是出了秀才,在他們這裡肯定算是一件轟動的大事,不可能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