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爺爺內心雀躍不已,想起剛剛十一說的話,於是跟同村的人說道:“以後我家石峰會時不時去一趟鎮上進貨,早上去那一趟車子是空的,你們誰要是想要搭車的可以提前去我家說一聲,每個人只要三文錢就成。”
聽聞要錢,一些人剛剛雀躍的心情稍稍降了一點溫,本來還以為免費帶去呢。但轉念一想,三文錢很便宜了,像隔壁村的那架車,一次就要五文錢,現在少了兩文錢,差不多少了一半了。以後要是東西多的話,走路還真是不行,能三文錢坐一趟車可就劃算了。
當下不少人就意動了,紛紛表示以後要是坐車一定要去坐楊石峰的車子。
楊爺爺樂樂呵呵地趕著車繼續走,差不多繞了村子一週,這才過足了趕車癮,帶著十一回家去了,把車子從驢身上下卸了下來,不用的時候免得給驢造成負擔。
“喲,這不是車子麼,真好看。”一道聲音從門口傳來,引得十一和楊爺爺都向門外看去。
兩個一胖一瘦的中年婦女正笑呵呵地從門外進來,看著院子裡的車子看得眼睛冒光。
其中一個婦人指著車廂問道:“這車子還有車廂呢,跟鎮上拉人的馬車一模一樣,你家這是要做個驢車麼?”
楊爺爺笑呵呵道:“是啊,這不是買了頭驢子麼,給石峰做個車,以後去鎮上進貨方便。”
“老爺子,你家石峰可出息了,買了驢子不說,現在還要開雜貨鋪子,這前前後後可不少錢吶。”說話的婦人眼裡又是羨慕又是嫉妒的。
楊爺爺擺擺手,“沒有的事,就是孩子瞎胡鬧玩玩罷了。對了,他嬸子,你們現在來是有什麼事麼?”
其中瘦點的女人說道:“這不是聽說石峰要開鋪子麼,聽說你家現在已經有東西賣了,我家正好沒鹽了,我來買點。”
胖點的也跟著道:“我家當家的聽說石峰這裡有茶葉讓我來買點,我家姑爺明天陪我姑娘回來,正要買點茶葉待客呢。”
楊爺爺聞言心裡高興起來,這還沒開業呢生意就上門了,好兆頭啊!當下就沖著廚房裡面喊:“石峰啊,你兩個嬸子要買東西,你出來給他們打包一點。”
楊石峰聽見楊爺爺的喊聲連忙擦了擦手從廚房裡出來,看見兩個村裡的嬸子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將人引進堂屋裡,將帶回來的鹽巴和茶葉拿出來,又另外拿出來用來裝東西的油紙,問道:“曹嬸兒,你要多少鹽巴啊?”
曹嬸兒先是看了看鹽巴的質量,發現這鹽又白又細,心裡面滿意,當下道:“先給我來一斤,吃完了我再來買。”
楊爺爺這時候已經拿著家裡的稱過來了,沒讓楊石峰動手,直接將油紙鋪在稱盤上,用大勺子舀了一大勺鹽巴放上去,然後拎起稱杆上的繩子,另一隻手撥動秤砣,直到秤砣保持平衡。
“石峰再填一點,還差二兩。”
楊石峰用勺子估摸著挖了二兩出來放到油紙上,剛好夠稱,還多了那麼一點點,楊石峰也沒去掉,就按照一斤給包起來遞給曹嬸兒,“嬸兒,這是一斤鹽巴。”
曹嬸兒眼睛一直盯著呢,剛剛可是清清楚楚看見多稱了一點鹽的,雖然說多出來這麼點不算什麼,但是心裡面舒坦啊,覺得楊石峰做生意實誠,心裡暗暗想下次都來這裡買。
曹嬸兒給了錢,站在一邊等著的另一個叫馮嬸兒的也跟著說道:“給我來二兩茶葉,我家裡明天待客呢。”
楊石峰又麻利地給稱了二兩出來,依舊是稱的只多不少,讓人很是滿意,高高興興地拿著東西走了。
楊爺爺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自己動手打包起裝鹽巴和茶葉的包裹,說道:“這下我是放心了,咱們的生意不會差的。”
楊石峰看爺爺這麼高興,眼睛裡也帶上了點笑,又鑽進廚房做飯去了。
十一坐到桌子邊看著楊爺爺打包包裹,覺得這包裹解開又繫上的太麻煩,便說道:“爺爺,以後咱們家還會進各種別的東西,老用這種包裹裝著多不方便啊,包來包去的多麻煩,不如你打一些帶蓋子的木箱子吧,把這些東西裝進去,不用的時候就用蓋子蓋起來,用的時候只要掀開蓋子就能取用了,方便又好看。”
楊爺爺想了想道:“這樣倒是可以,用包裹的確沒箱子方便,反正我也沒事做,我再讓石峰去山上砍點樹,等把貨架和櫃臺做好,我就來做箱子。”
楊石峰端著菜從廚房裡出來,聽到他們兩的對話,說道:“爺,我明天找柱子跟我一起去山上砍樹,多坎點,然後我和你一起做,你做架子,我來做櫃臺,我估摸著只要三天差不多就成了,然後咱們兩再花一天時間做點箱子。”
楊爺爺同意這做法,甚至可以說是一刻都閑不住,匆匆忙忙吃完晚飯就把木頭拿進屋子裡,就著燈火還硬是做了一個多時辰的活,勸都勸不動。
楊石峰沒辦法,也只好拿著工具陪著楊爺爺一塊做,對十一道:“水我燒好了,你先去洗漱睡覺吧。”
現在才剛剛吃完晚飯,十一哪裡睡得著,搖搖頭,“我現在不想睡,等會再去。”
楊石峰看天色的確還早,也就沒說什麼了,隨她在這裡坐著看。
十一看楊石峰和楊爺爺兩個人這麼努力,為著這件事這麼上心,覺得自己也該做點事情一起努力努力才好,於是仔細想了想,對楊石峰道:“你給我做點木牌子吧,差不多這麼寬這麼高。”
十一給他比了個大小。
楊石峰沒問她要幹什麼,快速地用鋸子給鋸了幾塊木牌子出來給她。
十一將木牌子擺在桌上,從房間裡將筆墨拿了出來,先磨了一點墨水,然後用毛筆在木牌子上寫起字來:大米,十文一斤;鹽巴,三文一斤;茶葉,十文一兩......
十一想的是給每樣東西做個價格牌,賣東西得有個明碼標價,多少錢都要一清二楚的,這樣別人也信服。雖然村裡人大部分人都是不識字的,但是基本的數字還是懂一點的,而且長時間看的話,數字大家也會認得,這樣就會跟鎮上的鋪子一樣,看著就很正規。
楊爺爺看十一埋頭認真寫字的樣子,又看了眼自家孫子,眼睛都是笑意,幹活更是賣力了,感覺自己渾身都是勁。
希望他能夠在閉眼前看到自己的曾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