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士正是道院的院長天機道長,據說修為踏天。
年輕一些的背劍道士,是天機道長的大弟子純陽道長,名義上道院最強者,修為不比天機道長弱。
那女子則是這一代的天山行走曲悠然。
最後的那渾身煞氣的大漢,正是大秦護國上將軍王羽。
華安接著道:“這一次將先選出十八位塔主,各位可先入塔崖觀看,確定好想要的東西,便將自己付出的壓塔之物,告知守在塔崖旁我院弟子。”
隨著華安的話,人群便朝著塔崖湧去,幾百號在一起到是顯得密密麻麻,但是入了塔崖後卻顯得並不多。
贏也帶著蒙嫣然和三笑,看著十八座如同巨闕山巒的塔崖,每一座塔崖皆是大同小異,塔崖前皆有一塊石壁,石壁皆以赤月石所造,千萬年而不朽,上面則銘刻著塔崖的故事。
最近的一塊石壁上最上面則是四個大字《木牛流馬》。
壁石上刻,《木牛流馬》傳聞帝王朝軍神諸葛伏龍所創,後由道院改進而成。
第二帝君初建帝王朝時候,天下百姓混亂一片,整個天下依舊門派當道,百姓飢不果腹。
第二帝君以木牛流馬運糧,解救天下百姓,為帝王朝打下厚實的根基。
下面便是說《木牛流馬》以四足而行,可走山道泥濘之地,進退自如。
一人之力可運糧,可載物千金,可不眠不休,牛不食草馬不飲水。
贏也看的眼睛都直了,這座塔崖便是木牛流馬。
硬生生扯起好像生了根的雙腿,贏也接著前行。
一路走來,各個塔崖都讓贏也眼紅的很,如果這些皆歸大秦,大秦域何止強上五成。
終於贏也看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塔崖,《風后司南》塔崖。
同樣的石壁立在塔崖前,最上面則是《風后司南》四個大字。
《風后司南》傳聞乃是第四帝君,蕩平異族所創。
第四帝君繼位之時,天下妖魔蠻夷海五族想要覆滅人族,不論是海族的茫茫海域,還得蠻族的萬里草原,也或者夷族的皚皚白雪千里冰川,皆是不辯方向的地方。
當時第四帝君為了抵抗五族,集合道院一院之力,創造了《風后司南》。
司南在手,第四帝君攜五院十域之力,驅逐異族於帝王朝外,永世鎮壓。
《風后司南》以隕鐵所鑄,可在暗無天日之地辨別出處,可在天地一色之地分南辯北,哪怕水淹土埋依舊可辯。
贏也眼中有了堅定,就是這個東西,有了此物大秦鐵騎便可直入蠻族,萬里草原也攔不住滅蠻之心。
“走了。”
既然確定的東西,贏也便不再挑了。
蒙嫣然則有些磨磨蹭蹭道:“我帶著三笑再看看,這些好東西以後可能就見不到了,再說被別人奪去,知彼知己不是才好嗎?”
贏也想想也是,便叮囑二刻鐘必須出來,蒙嫣然當然笑著答應了。
喜歡一劍入白衣請大家收藏:()一劍入白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