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離本土戰事暫且不提,自從離主武信傳訊離後,離開離都前往北境坐鎮後,也是忙碌萬分。
滅元聯軍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和資源財富,清理元都戰場,構築元都陣法和防線等,自然不可能輕易放棄。但是,按照之前滅元聯盟的商議,將會進行看似全面突圍的全軍出擊,至少要擺出那架勢!
隨著約定的全軍反擊的時間,越來越近,包括離軍在內的滅元各國、各個勢力,自然更是忙碌,調集、商議、部屬等等。
勢均力敵的戰局,更難把握!
……
這一天,天地對決後的第四天,大離開國十五公回援大離北境的第三天。
短短三五天時間,對於數以億計的超級規模的大軍調動,確實很短暫,顯得頗為倉促,卻也足夠出現很大變化。
短短三天時間,離軍就從大元俘虜中“徵調”到數量高達一億三千萬之巨的自yuan軍,離主親賜“天狼軍”,並以金木水火土等類別,進一步劃分各軍,而且進行了粗略訓練。
平均每天徵得四千餘萬之巨,令人心驚,足以聞者色變。更足以載入史冊,成為一時佳話了!
要知道,便是各國在國內徵兵,甚至是強徵,速度也很難這麼快、這麼高。
離軍效率如此恐怖,一是大元仙朝本就算全民皆兵的遊牧民族,多部族聯合而成;二是自願,不管是為自己,為前途,還是為家人親朋,大半青壯強者還是踴躍報名、參戰;三是這批俘虜,本就是匯聚元都的大元精英,其中小半是精銳元軍,再加上諸多將領,稍微訓練下就足以初步成軍,參與戰鬥了!
除了大元俘虜組建的天狼軍外,離軍也變化極大,重新休整、調整、劃分。
最大的變化,便是原中魏皇曹操之子曹丕,獲得離主特賜,繼承了中魏皇之位,獲封魏文皇,接管了中魏軍及原魏軍的勢力、地盤等,算是安撫了魏軍及親近魏軍者的心,包括五方地皇之四。
五方地皇中的四人及其勢力,可不想稍有意外,相應勢力、果位、身份地位等就分崩離析,化為泡影。
離主此舉確實是大安軍心,特別是蜀軍、冀軍和仲軍。
不只是離軍,滅元聯盟各軍在短短三天時間,也變化很大,將領援調,大軍馳援,人手調動等等。
滅元聯盟短時間內變化極大,大爭聯盟自然也沒閒著,甚至變化比滅元聯盟還大。
短短三天時間,圍困元都的四方敵軍,鐵血煞氣及鐵血煞雲,便暴漲一大截,這代表著海量大軍的抵達。
可以說,元都城外的四方敵軍,每時每刻都有數以萬計的大軍抵達,湧入和融入圍堵大軍。
原本相對淡不可聞的鐵血煞氣,和僅僅數里大小的匯聚懸浮的鐵血煞雲。更是化為了瀰漫天地的濃溢沙霧,遮天蔽日的煞雲。具體數量難以得知,卻也說明了軍隊之浩大、劇增。
旭日初昇,天際蒙亮!
“咕嚕嚕……”
沉重轆轤聲打破了寂靜的清晨,元都四方的沉重城門,頗為默契地同時緩緩大開。
潮水般連綿不絕的大軍,從四方各一大四中八小等十三個城門通道,不停湧出,甚至有不少精銳、強者、大修士等,直接從百丈城牆,騰空而出,狀若黑雲蓋頂,飛禽匯聚。
如此浩大異變,自然瞞不了敵軍,大爭聯盟四方軍營,瞬間隨之沸騰,煞氣濃溢,煞雲遮天,這便是海量軍隊的行動的最佳且常規變化!
“法天象地,泰坦法軀!”
浩瀚元都之四方劇變時,離主武信直接在北城門展現萬丈戰相,威凜天地,這便是最佳威壓和展現了!
萬丈武神戰相凝聚,卻未隨軍出城,直衝城外敵軍,而是屹立北城門,頗有督戰、號召和支柱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