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城,位於西楚天都彭城南部,下轄十九個縣鎮,百餘個大小村子,因“山川靈秀,有石如璧”,故名“靈璧”。
可以說,如果靈璧城所轄區域內有山脈,建座關卡,那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要塞了。
下樓縣城,位於靈璧城北部,彭城和靈璧城的中轉地之一。小城級別城池,足以阻擋數萬,乃至十數萬的流寇、亂軍等,想阻擋百萬正規軍顯然就不夠格了,更別說三百萬大離禁衛軍。
接到離皇敕令後,威國公定彥平硬著頭皮率軍北上,準備迎戰西楚大司馬周殷所率五千萬大軍。
雖然定彥平自認不是西楚援軍對手,但離皇敕令,明知不敵也得迎戰。再說了,三百萬大離禁衛軍,也不是沒一戰之力,至少能牽制數日!
不過,定彥平可不會傻得和五千萬西楚援軍,在平原野地進行對決,而是選擇在了下樓縣城。
下樓縣城佔地僅有百餘平方公里,人口不過數十萬,城高僅僅十數米。但是,周圍多山丘樹林,有名的山峰就有八座,最高峰靈覺山高達千米原海拔189.7米,此處增幅)。
這種地形,不利於千萬規模大軍作戰,三百萬大離禁衛軍在此作戰,不會被五千萬西楚援軍團團圍住進行圍殺。
敵眾我寡,儘量減少受地面,就是最佳地利了!
……
定彥平率軍抵達,還不到半個時辰,就輕易攻陷了下樓縣城,可謂不費吹灰之力。
而後就開始進行晉級部署,四方城牆佈下各種陣法,大街小巷構築障礙、防禦工事等。
下樓縣城外的各個大小山丘,則“奢侈”地以隨軍建築類天機寶物,當做山寨,用以暫時充當離軍守地,駐軍依照規模,從數萬到數十萬不等。
海拔最高的靈覺山,還有座佛門靈覺寺,其中有佛門弟子七百餘人,面對離軍可以忽略不計,很快就屠u一空!
此山駐軍最多,數量高達三十萬,並有一座天機城,四座天機殿落座,結成“五行生生不息大陣”,加上地形,防禦超強。長期攔住五千萬西楚援軍不可能,拖個十天半月應該可以!
沒錯,定彥平並無成功擋住西楚援軍的信心和想法,所做一切就是儘量拖延時間而已,這也是他猜測離皇敕令的用意所在!
離軍比西楚援軍,抵達下樓縣也就早了一天多,定彥平來不及做太多準備,西楚援軍已經揮師抵達!
三百萬大離禁衛軍,分散各座山丘、要道和下樓縣城,主力和大本營、大後方在下樓縣城。
定彥平則親率百萬大離禁衛軍,前往靈覺山和王集山之間的山道,直接一座天機殿死死堵在入山口,列陣迎戰!
千人盈野,萬人盈城。
百萬大離禁衛軍,聲勢浩浩蕩蕩,漫山遍野,不只堵滿了山道,連兩側山林也是身形密集,鐵血煞氣瀰漫間,使得山清水秀之地,頗顯森嚴兇險。
不過,相對於直連天際,左右前後都一望無際的五千萬西楚大軍,軍威如烏雲蓋頂威壓而至,就有些不夠看了!
五十倍數量的差距,軍卒也不是壯漢和孩童,勐虎和綿羊的差距,估計算壯年和青少年的差別,量變引起質變,本就難以相提並論。
“眼前是……”
面對漫山遍野,攔在前方的大軍,西楚大軍行軍之勢緩住,縱heng都是一望無際,浩瀚無垠。
周殷在親衛和主將擁簇下,來到陣前,遠眺列陣待戰的敵軍,看向左右問道!
“眼前便是離軍了!”
一位西楚將軍連聲應道,又迅速補充道:“沒想到他們竟然會在這攔截,不是該全力攻伐靈璧城嗎?!”
“本座不會看旗幟嗎?是問眼前敵軍是大離哪個軍團,領軍者是誰,規模多少等等!”
周殷沒好氣瞪了眼發言者,連續追問道!
漫山遍野的離軍,旌旗林立,一面古篆“定”字,一面古篆“離”字,不是很明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