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徐晃一怔,一時沒明白離皇的意思,看離皇神情鄭重,挺身應道:
“運轉護城大陣,嚴防死守,末將有信心以本部大軍,守住房齡府城,城在人在!”
“好!”
武信高聲讚道,頓了下,看向黃忠吩咐道:
“漢升立刻挑選上庸殘軍精銳,與本皇,繞開城外蜀軍,奇襲上庸府城。七日之內,必須拿下!”
“是!”
眾人心神一凜,迅速明白離皇的意思,黃忠更是慚愧又驚喜地高聲應道。
要知道,黃忠是上庸府府主,如今上庸府陷落,就算黃忠不在,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黃忠比誰都想收復上庸。
數個時辰後……
數艘商船離開房齡碼頭,沿著漢水西進。
此支船隊,就三艘樓船,十二艘九帆大商船,三十六艘鬥艦,百餘艘艨艟,規模浩大。
如此規模的船隊,自然瞞不了人,特別是有心關注的蜀軍。
沒過多久,便有蜀軍強者前往探察,雖然大離強者極力阻攔、狙殺、嚴防,還是無法真正保密。
光是船隊的調查,雙方官方和民間勢力牽扯數十個,有六位合體境大修士、數十位法相境強者,參與其中。自有番腥風血雨和勾心鬥角,手段之複雜,過程之精彩,不下於沙場大戰。
不過,那些事,身為離皇的武信,自然不會也沒興趣多加關注,功罰自有大離臣子處理。
蜀軍耗費不小代價探得的結果,這支規模龐大的船隊,滿載綾羅綢緞、陶瓷海鮮等等,基本是巴蜀相對稀缺的貨物,數量龐大,隨船人員約為八萬左右,頗為彪悍強橫,卻也不是知名精銳,更沒超出商隊人員標準,完全正常。
這些貨物價值不菲,顯然是想去巴蜀換取糧食物資或武器盔甲。
坐鎮蜀軍大營的武聖關羽等人,得知情報後,暗鬆了口氣,卻也沒人提議去搶劫或為難。
一方面,他們的職責是軍事,不想節外生枝;另一方面,勢力間戰爭頻繁,但實力和勢力差距不大的話,都有共同的默契,不會去動對方的民間活動。
畢竟貿易往來,對雙方都有利。
今天你搶了我方商隊,明天我報復回來。
最後的結局,就是雙方商隊、民間勢力等,都出不了勢力範圍,成為閉關鎖國之局,那顯然不是彼此想看到的局面!
……
在大離商隊沿著漢水西進之時,離皇武信卻率著信武衛及十萬上庸殘軍精銳,橫跨漢水,進入漢水對面的南府,而後西進。
以黃忠為主的另一支上庸殘軍精兵,則是出房齡府城南城門,繞開房齡府蜀軍大營,進入與房齡府南部接壤的新城府,然後西進,繞了個圈子。
……
第三日。
此時,距離“許昌會議”,只剩三天時間!
房齡府城和城外蜀軍,並未爆發大規模決戰,卻也是雙方斥候、強者等頻出,大戰沒有,小戰不斷。
上庸府城,則成為此路蜀軍的大後方、大本營、大基地,無數糧草物資,匯至上庸府城,而後由蜀軍後勤軍,運往上庸府各城和房齡府城外的蜀軍主力大營。
過千萬的大軍,人吃馬嚼,每日的消耗都是筆天文數字,需要正式且大規模的後勤軍,難以靠強者用“儲物之寶”持續運送。
縱橫交錯的官道,車水馬龍,十數支隊伍從西面進入上庸府城,又有十數支隊伍從東面出去,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