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二衛趕到天都南城門和西城門,截斷潮水般的人流,董軍似乎已經得到軍令,並未抵擋、反擊地迅速撤走。
無數天都子民則大鬆了口氣,大部分還是選擇了返回天都,畢竟如今戰亂,離開天都也不一定更安全。只有小部分人,依舊堅持離開。
人山人海的天都子民中,不乏煉體士和修士,只是在浩瀚大軍面前,他們根本不敢也無法反抗,反抗者死。
董軍撤走,襄陽二衛也沒主動開戰,逃過劫難和遷徙之苦的天都子民,劫後重生,更不敢作亂。
不到半個時辰時間,南城門和西城門的亂世,便穩定下來,不離開的天都子民,基本自覺或被勸回天都,使得兩大城門為止一鬆,城防正式被襄陽二衛接管。
大約兩個時辰後,襄陽大軍的先鋒軍抵達,接替襄陽二衛封鎖南城門和西城門。
隨後,後續襄陽軍陸續抵達,迅速接管四方城門,穩定城內局勢,巡弋天都。
原本人間地獄般的天都,迅速平定下來,效率令人詫異的高。
以武信等襄陽眾人猜測,估計是董卓殘暴高壓後的子民的麻木,畢竟那些刺頭,要麼入伍從了董軍,要麼早被董軍斬殺了。
……
夕陽西下,天際染霞。
襄陽軍抵達天都約為半日後,天都徹底平靜下來,原本的遍地屍骸、烽煙和廢墟,也被基本清理,死氣陰雲依舊縈繞不去,卻也沒再產生新的血腥。
襄陽軍接管天都的四方城門,並禁止騰空,卻也不禁任何人出入,這也是杜絕動亂,安撫民心的一大措施。
原本至高無上的禁宮,被襄陽二衛團團包圍,卻是成為了禁地。
只是,如今的禁宮內,太監宮女等已經基本被董卓裹帶走,只有極少數藏匿各個隱秘之地者,倖存遺留下來。
禁宮,金鑾殿。
此時遼闊尊貴的金鑾殿,空蕩蕩一片,各種血腥、屍骸、殘物等已被清理,卻依舊難掩荒涼之意。
曾經繁榮昌盛的大漢天朝,就如昨日黃花,如今就剩一座空曠荒涼的金鑾殿……天帝平時朝政之地。
武信並未進入金鑾殿,只是一直在金鑾殿前方的廣場臺階上等待著……
等待著自己期待中的結果。
此次武信先是率領襄陽二衛,全速趕到洛京。意外遭遇呂布,激戰一天一夜,而後說退呂布,隨後說退董卓,使得襄陽軍得以最早進入天都,並封鎖禁宮。
武信到底為什麼?
拯救大漢天朝,阻止董卓遷都,阻止董卓裹帶文武百官?!
武信是大離皇朝的國主,建立天國的帝皇,為何要去拯救、阻止大漢天朝的劇變?!
挾天子以令諸侯?!
武信是大離皇朝的國主,建立天國的帝皇,無法效仿魏帝曹操,更不可能去尊一位太上皇,即便是傀儡,那也不行!
帝皇,至尊無上!
大魏帝國的級別,比大離皇朝還高。但是,魏帝曹操本就是大漢天朝的子民,曹操能做,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武信卻不能做,那隻會折損大離皇朝的氣運,得不償失。
因為……武信自己就是天子,如何再去“挾天子以令諸侯”?
傳國玉璽!
大漢天朝的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