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王聖明,微臣愚鈍,不知此事如何是好?”
燕國公羅藝起身,委婉向離王問道。
羅藝是不想交出兵權,卻也不到寧死頑抗的程度,不像魏國公李密那般堅決。
畢竟羅藝自認和離王武信沒什麼仇怨,反而東拉西扯還能拉上一定的親戚關係。又有兒子羅成、羅松,侄子秦瓊等深受離王喜愛和重用,又都手握精兵,自從他臣服後,一直兢兢業業,表現優秀,確實想不到離王清算他的理由。
羅藝想到這,不由更是懊悔了。
反正自己兩個兒子和侄子,都手握精兵之兵權,再加上他掌握的舊燕大軍,他們羅氏的兵權確實太大了。剛才就應該率先附和,現在更不該起身詢問當這出頭鳥,真是老糊塗了,也是慣性使然,知道兵權的重要性,一時沒想開。
幸好,羅藝是委婉的詢問,是以恭請的態度,而非質問,還有婉轉的餘地。
“燕國公所言極是,微臣……”
看羅藝出面,李密大喜,迅速緊隨起身問道。
“微臣認為,淮國公、太尉大人、聞香侯等人所言有理,我國確實該精簡大軍,重整軍隊了,免得為我國民生造成太大壓力……”
不待李密說完,羅藝已經搶先說道。頓了下,雙手一攤接道:“說白了,如今要那麼多軍隊,有什麼用?抵禦外敵,鎮壓賊寇,也不用那麼多啊!”
“你……”
李密神情一僵,臉色青紅交加怒視羅藝。
便是掌英侯蠻烏、涼國公李軌、淮國公杜伏威等人,也是詫異莫名齊齊看向羅藝。
要知道,離國朝廷想收回兵權,首先得面對四大國公,淮國公杜伏威、魏國公李密、燕國公羅藝和涼國公李軌。
這四大國公手中,分別掌握著少則數百萬,多則過千萬的大軍,是他們的舊部。如果算上舊地故屬,這數量可能還能翻個數番,難以估算。
當然,還有個明心公帝明蝶,可並稱為五大國公。
但是,帝明蝶因為其特殊身份,向來能不說話就不說話,基本不參與離國軍政,免得一不小心被群起針對,連東都掌控者的權力也丟了。
更重要的是,明心公掌握的是蠻族軍隊,收不收兵權沒多大意義,就算那些蠻兵解甲歸田,依舊是聽她號令,蠻族又是人人皆兵,隨時組建大軍。
淮國公杜伏威是離國元老,離王鐵桿,又是新任江都城主,根本不需要兵權,更對離王的聖諭,堅定不移支援。
本來是三對一,李密等人還有點希望。
如今羅藝背叛,就變成二對二。
四大國公中,淮國公杜伏威的兵權威望等最高,燕國公次之,涼國公第三,魏國公最末。
排名前二的兩位國公表明態度了,最後二位又能翻起多大浪花?!
“燕國公覺得該如何處理呢?直說無妨!”
武信有些詫異羅藝的忽然轉變,可能是有人暗中提點羅藝吧,便微笑問道。頓了下,環視在場群臣問道:“大家也暢所欲言,此次可算私宴,誤言無罪!”
“這個……就把所有軍隊集中起來,由太尉大人主持,該遣散遣散,看什麼地方需要多少軍隊征伐,再調遣指派……”
羅藝遲疑片刻,硬著頭皮應道。
相對來說,羅藝的智慧不低,但沒那麼多心機城府和陰謀詭計,偏向耿直暴力型名將,不擅長玩臺底手段。
李密狠狠瞪了眼羅藝,連忙出聲反駁道:“吾王明鑑!兵貴神速,軍事行動豈能如此執行?這效率也太低了,而且我國幅員遼闊,調派要時間,趕路也要時間,肯定會嚴重延誤戰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