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武信在內,不少人心中讚歎。
“魏國公言重了!不能小題大作,誇大事實。就算魏國公所說確實存在,派任何一支御軍都能輕鬆鎮壓、解決,需要那麼多軍隊嗎?魏國公知曉我國如今的軍隊有多少嗎?供養他們需要多大代價嗎?”
杜伏威可不吃李密那一套,頗為不屑地冷笑啐道。頓了下,又迅速接道:
“估算已經過億,俸祿物資方面暫時不說,糧價也按最低標準算。光是每日正常飯食,就要消耗等若三百萬金幣的糧食,如果算上物資消耗、軍制維持、武器磨損等,每日大約要消耗過千萬金幣,記住……是每日!魏國公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需要多少子民維持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說到這,停頓了下,讓眾人心中稍微消化了下,杜伏威才又接道:
“如果精簡大軍,就能把損耗轉換為盈餘,解決民生社稷問題,使得社稷更為穩定!更重要的是,如今軍隊,十五歲及以下稚童,佔據了接近一成;五十歲以上,佔據了兩成左右,有必要嗎?他們也不想繼續上沙場,而是解甲歸田,此乃軍心!”
話落,杜伏威冷笑了下,嘲諷道:“對了,忘了魏國公是文官出身,對軍事根本一知半解,哪會知道這些!”
李密臉色一黑,冷笑斥道:“淮國公這是強詞奪理,不說天下之大,那些軍隊看似極多,分攤到數百上千個城池據點,根本沒多少,完全負擔得起。光是以我國的民生指農業)經濟,也完全供養的起。天下皆知,我國早就解決糧荒問題,並在大量補充各大糧倉,淮國公這理由不顯多餘嗎?”
“魏國公所說更多餘,天下皆知,我國向來走的是精兵之道,要那麼多軍隊做什麼?想做什麼?”
杜伏威搖頭一語雙關提醒道,又冷笑接道:“如果軍隊多有用,我國也難以如此快平定天下了?”
給人種感覺,好像是嘲諷李密,如果軍隊多有用,魏國公這個舊魏王,就不會舉國臣服了!
最重要的是,是暗中警告李密,想要那麼多軍隊做什麼?
這問題,就可大可小了!
“就如淮國公所說,或許很多軍卒現實確實沒用了,特別是那些老兵。但是,天下大定,我國就要拋棄他們,這明顯是過河拆橋,就不怕天下人寒心?不怕軍心譁變嗎?”
李密毫不示弱地瞪視杜伏威,氣概激昂地連聲質問道。
在場眾人沉默,氛圍頗為凝重、壓抑,還有……詭異!
杜伏威和李密,把話說到這份上,已經是火藥味十足,就差當場撕破臉皮了。
兩人都是拿軍隊說事,說的就是離王或當權者,與各位掌握兵權的將領的矛盾所在。
杜伏威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居心叵測,心懷不軌,就沒必要掌控那麼多軍隊了。
李密的意思是,天下初定,朝廷就要收回兵權,遣散軍隊,明顯是過河拆橋,會讓人寒心,重則引起軍隊譁變。
杜伏威是面對諸多不想交出兵權的將領,需要不小勇氣和忠誠。
李密,則很可能是把箭頭直指離王,風險更大,而且勝出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李密不得不這麼做,在他心裡,如果他交出兵權,離王肯定會清算他,他可不想死。
要知道,在離軍圍攻大隋帝國,李密久攻不下潼關,就曾經想要叛變,只是知曉希望太小,硬忍了下來。
要說離王不知道他曾經想叛變的事,李密打死也不信,就更認定離王要秋後算賬了,打死也不能且不敢交出兵權!
此時的李密,已經有點鑽牛角尖了,這是文人的通病。
如果離王想殺他,用得著收回兵權再殺嗎?
一巴掌就能拍死!
就算因此使得李密所掌軍隊譁變,又能掀起多大浪花?!
當然,如果離王這時候貿然殺功臣,影響肯定很壞,不至於因此讓離國解體,重蹈大隋帝國覆轍,卻也肯定很麻煩,代價很大。
“咳!咳!大家覺得呢?”
白衣侯王伯當和李密關係較近,至今對他頗為忠心,不由乾咳數聲,插言環視在場眾人問道。
禍水東引,法不責眾。
如果繼續讓李密執迷不悟地折騰下去,估計李密會連禁宮都走不出去,至少肯定前途堪憂了!
“……”
眾人沉默,大半人紛紛看向面無表情,似乎神遊天外的離王武信。
誰會傻得這時候跳出來?
贊成杜伏威,確實捨不得,也心中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