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離三年二月底。
原本密佈東都牆頭的唐國旌旗,全部撤下,換成潔白如雪的降旗。
無數唐軍放下武器,排列城門之後,密密麻麻如盛林密佈城區內,一望無際,大半垂頭喪氣或滿臉憂愁。
城門大開,唐王李淵率著王后竇氏,幼子李智雲、李元景、李元昌等十數位子女,還有萬貴妃、宇文妃等二十餘位嬪妃美人,重臣李孝恭、劉文靜、裴寂、段志玄、劉弘基、柴紹等四五十人,柴氏、周氏、趙氏、崔氏和宇文氏、李氏等名門豪族及其東都旁支家主、代表,還有白馬寺、紫霞觀、紫竹幫等名傳天下的宗門幫派,還有支援唐國而被困在城內的少林寺、百花宮、法相宗等勢力殘部。
一行足有兩三千人,排列出數里遠,這還只是唐國重臣、要員和各個勢力代表。
出城所有人,素衣著裝,唐王李淵則是袒著上身,長髮披散,身後十數位近侍,分別捧著印璽冊籍,牽羊持幟,更運著輛載有棺木的豪華王鑾,再加上部分婦孺誘餌的嗚咽哭泣聲,陰雲慘淡,氣氛衰愁,狀若出殯儀隊。
這才是最正規、最隆重的舉國投降的儀式,規格也極高。
“笑話!區區孤城偽王,還如此做作,真把自己當帝皇了……”
早有準備的離王武信、離軍諸將等,等待在外,看著唐國儀式,燕國公羅藝,有些嫉妒且不忿地嘀咕道。
嘀咕聲不大,卻足夠周圍數百人聽聞了,陪伴武信之畔的李神通,臉色一變,低頭沉默。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事已至此,他還以為儀式隆重點,能更得重視呢,做夢!”
魏國公李密也有些羨慕嫉妒恨,眼睛有些發紅地看向前方附和道。
要知道,當初魏國和北燕投降,可是舉國投降,好歹還有幾十或過百個城池呢,離王武信連出面也沒,自然也談不上什麼隆重浩大的國之儀式了。
唐國僅剩東都一孤城,是被圍得水洩不通之下的不得不降,搞得跟價值多大似的……
武信皺眉瞥了眼兩位國公,花公公會意迅速叱道:
“行了!慎言!東都畢竟是天都,此乃天都之儀式,不要節外生枝。”
羅藝癟嘴沉默,李密倒是訕笑連忙應道:“花府主所言極是,本座妄言了!”
其餘離將,倒是沒李密和羅藝的古怪心思,基本是大鬆了口氣,又興奮激動,期待莫名的情緒。
本來還以為圍困東都,至少得圍個數月,一年半載也有可能。連離王也透露過,會先舉行“晉國大典”,再圖東都,眼前唐國的突然投降,倒也可算意外之喜了!
要知道,別看如今離軍合圍,又有洛陽八關這道保險。只要一日沒攻陷東都,都有可能出現變數。
別的不說,只要大隋帝國,不惜代價來攻,離軍就很難攻陷東都了。
如果隋唐兩國聯盟,那難度就更高了,就算離軍最終攻陷,也得傷筋動骨,說不定會讓大隋帝國撿了便宜。
隨著東都入手,離國統一天下之勢,基本是定了,絕大部分離臣,可以大鬆口氣,好好享受人生,享受榮華富貴,或者全力追求大道之路了。
此外,在場離將,包括遠在江都或坐鎮各城的離國文臣武將,都很好奇,離王會派誰坐鎮東都。
不管是誰負責坐鎮東都,離國晉級後,一個王爵基本是穩了,誰不想要?!
李密、羅藝、杜伏威等手握極大兵權的國公,三公諸侯等頗具盛名的重臣,都抱著極大期待,都想盡力一爭。
日上三竿,風和日麗。
城牆內外都匯聚著一望無際,如山如海的浩瀚軍隊。但是,卻沒什麼煞氣凝雲,因為雙方軍隊都沒戰意、殺意。
藍天白雲,陽光如沐。
東都之外人群,輕鬆、興奮、期待,心情大好,心緒陽光。
東都城內人群,憂慮、緊張、愁苦,情緒低落,陰霾縈繞。
雙方人群卻是一樣的沉默,發自內心的沉默,連那出殯般的嗚咽也無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