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熲嘴巴張了張,感覺喉嚨頗為沙啞,似乎有什麼東西堵著,想說又說不出來。
此次大隋帝國,出動四大天王、兩位名將,還有銀妖裴元慶,千萬大軍,耗費無數錢糧東伐,如今已折損數百萬大軍,就這麼撤離,別說其他人,高熲自己也說不出口。
“就此撤離,不但我方此次東征,戰果不大,我國就此危矣!”
高熲沉默不答,魚俱羅搖了搖頭,嘆息提醒道。頓了下,乾脆挑明說道:
“此次,我方低估了東都和唐軍。以老夫看,如今擺在我方只有兩條路,第一,匯聚軍力,再次強攻東都,迫降唐王,在離軍趕到前佔據東都,如此,自可據城抵擋;第二,調派大軍,繼續夾攻函谷關,此乃攻打東都無果的下策,卻必須拿下。否則,我國面對離國,將無險可守,無城可依,我國危矣!”
此次大隋東征,趁著唐國軍力空虛,頗為順利地勢如破竹從西都打到東都。反過來,佔據大半江山的離軍,也能仗著兵多將廣,從東都打到西都。
大隋帝國想和離國抗衡,最佳選擇自然是攻陷東都,以東西二都,鎮壓天下。次要選擇,就是攻陷三大雄關函谷關、平津關和伊闕關),把離軍擋在關外。
否則,大隋帝國面對離軍,將會對離軍全面敞開,讓離軍可以直襲西都,這可不是好局勢。
日暮西山的大隋帝國,面對如日中天的離國,大隋文武的壓力很大,頗有苟延殘喘之勢,很多事卻不得不為。
日子終究要過,總不能感覺沒希望了,就破罐子破摔吧?大隋帝國也不是沒東山再起的希望。
高熲想了想,看向眾人說道:“老夫有個想法,想調走陰帥屈將,坐鎮平津、伊闕二關,預防萬一,今日二關附近出現越來越多離軍的探子,恐怕頗有圖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陰帥屈將,如今正枕兵東南二方,提防離軍突襲和守關唐軍回援,自然不能輕離。
高熲此舉風險不小,自然得諸王同意,畢竟大隋四王平級。
“有可能!不過,離軍難道還想把我軍封死關內嗎?就不怕崩掉牙齒?”
魚俱羅點頭應道,說到最後冷笑連連。頓了下,又看向高熲問道:“高相的想法,顯然不只是這個吧?”
“老夫已經派人請太平王出山,讓他率領一軍,攻打函谷關。同時,希望鎮武王能率領一軍,夾擊函谷關。無論如何,函谷關必須拿下,不可再拖!”
高熲點了點頭應道,有些悵然和決然說道:“我軍,終不能就此撤退!就算無法攻陷東都,也得打殘唐軍,打出我軍威名,就算讓離軍撿了便宜,也得做。否則,有損軍心民心,更無法向朝廷交代!”
在場眾人心中一凜,高熲如此部署,有點交代後事的感覺,這是打算不惜代價,硬撼東都了!
“太平王?!他會出山嗎?”倒是鎮武王賀若弼,眼神一亮,又頗為懷疑問道。
認真說來,大隋帝國有大隋十王,而非大隋九王,以示十全十方,昌隆萬世。
可惜,不但大隋十王未成,連大隋九王也紛紛退隱,讓大隋國運逐漸削弱,最終落到眼前局面。
對於大隋九王,兩任隋帝還顧念舊情和功勳,明列罪名,暗中退隱交權即可。
太平王,是大隋帝國先帝隋文帝,唯一下令誅滅之王,他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還會出山相助嗎?(未完待續。)
喜歡武道天下請大家收藏:()武道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