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事是兩國合謀的話,那任何勢力都擋不住離國統一了,唐國識相點也好。
道理很簡單,經過金湖大戰,唐、魏、夏、燕四國,短時間已經無法抗衡離國,能擋住離軍吞噬就是萬幸了。
大隋帝國和離國,已經是天下公認的兩大強國。
如今唯一能和離軍一戰者,唯有大隋帝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
但是,如果東都落入離國之手,使得離國呈現鎮壓南北之局。即便是大隋帝國,不說能否擋住離軍侵略,至少想撼動離國疆域,就難無數倍了!
讓出東都,對大隋帝國來說,和向離國認輸沒多大差別!
如果連大隋帝國,也已經暗中臣服離國的話,其他勢力還有指望嗎?早點臣服也好,總比被狂揍一頓,打成重傷才認輸的好!
“函谷關?!”
武信臉色一沉,冷眼看向李淵沉聲道。頓了下,頗為惱怒叱道:
“別給臉不要臉,孤是看在德妃娘娘,還有蒼生百姓的份上,才親自前來,和唐王立下這約定協議,事先並未和任何人溝通。孤乃天國之主,金口玉言,不打誑語!”
別說武信,便是唐國眾臣,也是暗呼不妙……
唐王李淵此言,確實有些得寸進尺了,放著眼前良好局勢不利用,觸怒離王,絕非良策啊!
如果大隋帝國和離國並未合謀,那離王此舉,明顯對形勢嚴峻的唐國,好處極多。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至少能拖延時間,讓唐國從金湖大戰的重創中緩過來也好啊!
“離王稍安勿躁,先聽孤說完再決定吧!”
唐王李淵卻是按了按手,平靜說道。頓了下,不待武信多說,迅速接道:
“東都八關,極為重要,任何一關都不容有失。但是,其中也有主次之分嘛,最重要的還是東都四塞。既然孤要求是函谷關,自然就不只是之前秀寧所說條件了……”
說到這,李淵故意停頓了下,讓眾人消化他的意思。
薑還是老的辣。
李淵的意思,說白了,就是怕離國得到了什麼內幕訊息,趁機來坑害他。
東都八關確實都很重要,但是,兩國夾擊之下,想全部守住基本不可能,隋離兩國攻關的兵力,肯定有強有弱、有多有少,說不定離國得到大隋帝國內部訊息,知曉攻打伊闕關的隋軍很少,守住的可能性很大呢?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西邊的函谷關和南邊的轘轅關,是隋軍和離軍必定攻陷的重要軍事要塞。
無論如何,除非大隋帝國要把東都讓給離國,否則絕不會讓出函谷關。
反過來,如果大隋帝國願意把函谷關讓給離國,就證明很大可能暗中臣服離國了,那唐國還掙扎什麼?早死早超生,早臣服更容易爭取點好處!
“以目前唐國兵力為基礎,在不動東都和八關駐軍的前提下。秀寧能招募多少軍隊,能訓練到什麼程度,孤與唐國,全力支援,絕不會暗中阻撓,更不會暗中破壞,一切全靠秀寧自己的能力。如此,自可繼續約定協議了!”
唐王李淵也不多賣關子,很快就表達了自己的真正意思。
頓了下,擔心自己的說服力不夠,李淵又解釋道:
“如今函谷關的兵力,正規軍高達兩百三十萬,撤到函谷關的流民、難民等,數量至少兩千萬。就算是轘轅關,如今也只有一百五十萬正規軍,流民、難民等不足千萬!”
這點李淵倒是沒說謊,也不難調查。
因為大隋帝國是趁火打劫,暴起發難。隋軍大舉出兵後,攻城拔寨,唐軍節節敗退,再加上離軍趁機北伐,唐國乾脆收縮力量,打算死守東都,再圖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