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打下瓦崗大好江山者,並非東王翟讓,而是密公李密!
翟讓被皇泰帝冊封為“東王”之前,就名東公,翟讓也喜歡別人稱呼他東公,而非東王。
如今李密卻是人稱密公,他自己也不否認,頗有和翟讓分庭抗禮之勢。
因此,如今的瓦崗寨,隱約有雙王並立之說。
入夜,位於水畔的瓦崗寨,明月如水,濤聲陣陣,顯得清幽且寧靜。
連綿如林的建築群中,一座金碧輝煌,輝煌雄偉的宮殿,燈火如晝,無數精兵強者環衛。
宮殿內,以密公李密為首,百餘位瓦崗文臣武將齊聚,氛圍鄭重而躁動。
王伯當、徐世績、房彥藻、邴元真、賈閏甫、楊德方、鄭徳稻、祖君彥等十幾位著名瓦崗舊將,鎮南將軍王世充舊部之楊威、王辯、藿舉、梁德、董智等頗具威名的原大隋大將。
連原本大隋大臣之武陽郡丞元寶藏、黎陽義軍寇首領李文相、洹水義軍首領張升、清河義軍首領趙君德、平原義軍首領郝孝德等,也在殿內,明顯成了李密親信部署。
如果武信在此,自會為李密如今陣容感到贊同了,因為以上有名有姓者,皆為天驕名留青史者)。
光是殿內這些人,就佔據瓦崗寨大半支柱重臣了!
這就是李密之能,能如此快在瓦崗中崛起,並帶著瓦崗軍南征北戰,打下浩瀚疆域和赫赫威名,並非浪得虛名,至少在招攬人才方面,確實有過人之處,足可甩武信十八條街。
當然,這也側面說明了如今瓦崗寨的人強馬壯,文武濟濟。
“主公!如今時機已經成熟,正是逼宮集權的極佳機會。東王僅僅是江湖草莽,目光短淺,才學不濟,何德何能可領袖一方?”
殿內眾人討論了番如今天下局勢和瓦崗情況,祖君彥起身離座,鄭重拜倒高呼。
戲肉來了!
原本頗為喧鬧輕鬆的氛圍,頓時一凝,眾人齊齊放下酒盞玉筷,看向李密。
明月時分,李密召集這麼多親信近臣,自然不會真的只是為了宴席和討論軍政了。
“祖先生所言極是,如今群雄並起,諸王爭霸,勢力之主的才學能力極為重要,以東王之能,只可守成,進去不足,為了瓦崗將來,請密公登位!”
李文相想了想,緊隨著迅速出席,大義凜然且鄭重請求道。
“天下皆知,如今瓦崗疆域,全是密公打下,東王只知龜縮瓦崗,坐享其成,如此如何服眾?密公再不登位,只會誤了瓦崗將來,請密公為大局考慮,勇擔重任!”
房彥藻遲疑了下,第三個出席附和道。
“東王已老,又走佛門之道,並無雄心,確實是不適合當開創之主!”
“密公雄才大略,人心所向,正該崛起!”
“密公登位,乃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請密公登位!”
“請密公登位!”
……
此起彼伏的呼喊聲起,殿內諸位首領全部出席,在廳中跪了一地。
這就是人心所向。
這就是大勢所趨。